图书介绍

苏艺春秋 “苏式”艺术的缘起和传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苏艺春秋 “苏式”艺术的缘起和传播
  • 郑丽虹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02724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艺术史-苏州市-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艺春秋 “苏式”艺术的缘起和传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玲珑苏州的惬意剔透1

绪言:昔日亦辉煌1

一、众说纷纭的“苏式”文化1

二、众目关注的“苏式”文化9

三、悠久隽永的“苏式”艺术11

第一章 深厚的文化积淀21

第一节 宋廷南渡与苏州崛起21

一、“江南诸州苏为最大”22

二、从京辅郡到东南文化轴心24

第二节 宋元苏州艺术的勃兴25

一、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的成就25

二、宋元苏州手工艺的蓬勃发展27

第三节 脱胎于元承接于宋的技艺传统37

一、技艺创新的基础37

二、图案样式的复古潮流41

三、宋式造型的继承45

第二章 社合转型的催化49

第一节 “苏式”艺术的人文生态49

一、世态变化引发的闲适心态49

二、文化潮流的引领者与流行文化的发源地55

三、渐趋奢华的民风61

第二节 “苏式”艺术的经济生态67

一、“迥若异境”的国内市场经济中心68

二、“梯航毕至”的海外贸易中心86

第三节 “苏式”艺术产业群的形成91

一、围绕文人雅集形成的产业群91

二、围绕鉴藏活动形成的产业群92

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群97

四、与市民生活相关的产业群99

第三章 太湖边群星璀璨101

第一节 星罗棋布的“苏式”艺术101

一、实用类手工艺品生产的分布102

二、鉴赏类手工艺品生产的分布106

第二节 杰出的文化产业107

一、盛名日炽的碑镌业107

二、异军突起的版刻业108

三、独树一帜的篆刻业109

四、彪炳千秋的文人画110

五、戏曲奇葩:昆曲与评弹110

第三节 技艺超群的高档手工艺品生产112

一、独领风骚的琢玉113

二、自成一派的仿古工艺114

三、名重一时的“苏扇”115

四、驰名四海的“苏裱”118

五、相沿不衰的宋锦120

六、累世冠绝的缂121

七、技艺成熟的苏绣123

八、质地精美的戏衣124

九、典雅的“苏式”家具126

十、名家辈出的竹刻129

第四节 根植于乡土的民间美术131

一、惟妙惟肖的虎丘泥人131

二、喜闻乐见的木板年画133

三、精奇百出的灯彩艺术136

第五节 为生活服务的手工技艺136

一、日用品生产的龙头—纺织136

二、土生土长的民间编结138

三、土木成金的香山帮139

第四章 瓜熟蒂落于时尚之都141

第一节 “苏式”艺术结构系统已臻完善141

一、形成特色鲜明的艺术流派141

二、高超的手工技艺144

三、时尚的样式147

第二节 “苏式”手工艺突飞猛进150

一、中国手工艺生产第一重镇150

二、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153

第三节 “苏式”艺术理论的成熟163

一、“苏式”艺术理论群体的形成163

二、“苏式”艺术理论的开创性168

三、“苏式”艺术理论的导向性170

第五章 广阔的文化视野175

第一节 “苏式”艺术的双重文化圈175

一、“苏式”艺术生长于吴地文化圈176

二、“苏式”文化圈中的艺术179

第二节 “苏式”艺术的开放性195

一、“苏式”艺术的稳中有变195

二、“苏式”艺术的包容性200

三、创新是“苏式”艺术的生命线208

第六章 在古雅与奢华间流动221

第一节 雅俗相渗的审美理想221

一、雅与俗的界限变得模糊222

二、俗文化的品味得到提升223

第二节 尚古为高的审美趣味226

一、“正雅去俗”的遗风226

二、托古求新的时尚228

第三节 雅向俗的审美流变230

一、俗文化的热潮230

二、提升了世俗文化的审美内涵235

第四节 “苏式”手工艺是雅俗结合的典范239

一、“苏式”手工艺材精工美240

二、“苏式”手工艺的文心画境246

三、“苏式”手工艺雅俗兼顾的形式特征256

第七章 一代精英创造时代风格272

第一节 创造“苏式”艺术的两大主力272

一、才艺超群的文人艺术家272

二、手工艺匠师群体276

三、文人与匠师的合作280

第二节 对“苏式”艺术思想的双向导引282

一、文人意识决定了“苏式”艺术的主体思想282

二、匠人的构思体现了“苏式”艺术的技艺思想284

第三节 影响“苏式”艺术的第三种力量287

一、本地职业工匠群体288

二、徽州木工、刻工等外地匠人292

三、庞大的女红群体295

第八章 在工商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299

第一节 文化产品销售的市场化299

一、书画进入流通领域299

二、剧本也是商品300

第二节 多样的手工艺生产方式301

一、举足轻重的官府作坊301

二、发展迅速的私营作坊311

三、商品生产性质的家庭手工业317

第三节 多方位的经营方式320

一、店坊结合321

二、外发加工323

三、对外销售的广阔市场324

第九章 血脉相联的艺术交互327

第一节 江南水土养育江南艺术327

一、苏州与江南文化血脉交融327

二、“苏式”艺术受其他区域的影响331

第二节 江南各地艺术互惠互补336

一、区域相近形成的相似性336

二、江南各地艺术的个性差异339

三、“苏式”艺术在江南的核心地位343

第三节 “苏式”与“京式”的遥相呼应345

一、“京式”对“苏式”另眼相看346

二、“京式”与“苏式”间的互动350

第十章 沿“文化线路”播扬四海354

第一节 沿销售路线的传播354

一、四通八达的内销商路355

二、日益扩大的海外贸易357

第二节 社会需求促进了“苏式”艺术的流传360

一、因上层社会的喜好而流传360

二、作为礼品和收藏品的传播363

三、因艺人的迁移而流传367

第三节 苏州人文精神得到提升369

一、“苏式”艺术在江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70

二、“苏式”艺术成为各地仰慕的对象374

三、对苏州民众心理层面的影响376

结语:唤醒沉睡的经典378

一、“苏式”艺术的形成是中国传统艺术流变的必然结果378

二、“苏式”艺术代表了明以后中国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379

三、”苏式”艺术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镜鉴和启示380

参考文献382

一、史料类382

二、论著类390

三、工具书398

四、图册类398

后记402

附录404

附录一 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品生产中心一览表403

附录二 明代苏州主要工艺美术品类一览表409

附录三 《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明代书画扇面及扇页统计简表414

附录四 洞庭东山明代金石目录表420

附录五 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名师录422

附录六 嘉靖四十五年各府征调工匠及年匠银数汇总表428

附录七 明代苏州书坊版画一览表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