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力村调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力村调查](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243871.jpg)
- 毛艳,毅松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79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达斡尔族-居住区-调查报告-莫力达瓦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力村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1
第一节 哈力村的地理位置1
第二节 民族来源4
第三节 抗击沙俄斗争6
第四节 达斡尔族清代以来的历史及分布7
第五节 哈力村的建立11
第六节 哈力村的历史13
第二章 生态环境22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22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23
第三节 自然灾害24
第四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26
一、村民的生态环境意识28
二、水资源的利用28
三、生态建设的目标与规划29
第五节 村民的生活环境建设31
第六节 生态建设的有利条件32
一、哈力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有了提高32
二、土地资源丰富32
三、村民的凝聚力强33
第七节 环境与人的关系33
第三章 人口35
第一节 人口的自然状况35
一、人口的变动情况35
二、人口的自然状况37
第二节 人口的素质状况39
一、人口的身体素质39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40
第三节 人口的行业、职业结构42
一、哈力村在业人口行业构成42
二、哈力村在业人口职业构成44
第四节 生育状况45
一、年度内出生婴儿情况45
二、妇女既往生育史45
三、妇女生育年龄46
第五节 死亡状况47
一、年度内人口死亡状况47
二、生育存活情况48
第六节 哈力村人口的迁移流动状况48
一、村内按户口分的常住人口状况48
二、哈力村人口的迁移流动状况49
第七节 计划生育50
一、内蒙古自治区及莫旗计划生育政策及规定50
二、哈力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51
三、哈力村村民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54
四、哈力村独生子女情况56
五、哈力村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情况57
第四章 经济58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58
一、新中国建立前经济生活状况58
二、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生活状况59
第二节 经济结构61
一、农业61
二、畜牧业70
三、采集74
四、渔业75
五、商业贸易76
六、集体经济78
七、外出打工情况78
第三节 哈力村达斡尔族经济生活的现状80
一、收入与支出情况80
二、哈力村家庭经济生活状况82
第四节 扶贫工作85
一、贫困状况85
二、扶贫工作87
三、哈力村达斡尔族经济发展的措施88
第五章 社会政治89
第一节 传统的社会组织89
一、哈拉的制度和职能90
二、莫昆的制度和职能91
第二节 哈力村家族结构94
一、家族与家世94
二、家谱96
第三节 社团组织99
一、党支部99
二、团支部103
三、妇联105
四、铁姑娘队107
五、青年突击队108
六、民兵连108
七、计划生育协会110
八、人口学校110
第四节 村务管理111
一、1946年以前的村务管理111
二、1946年后哈力村的社区管理112
三、与马当浅合村及哈力人对合村的态度116
第五节 哈力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方式117
一、村中一般事务的处理方式117
二、村委会办事公开120
三、村民代表大会制度122
四、哈力村的土地管理制度123
五、哈力村村委会办公地点124
第六章 婚姻家庭125
第一节 传统婚姻习俗125
一、婚姻制度125
二、婚姻的缔结126
三、纳礼127
四、婚礼129
五、离婚与再婚132
第二节 传统婚俗的承传与变化132
第三节 哈力村婚姻状况136
一、通婚范围(通婚圈)136
二、婚姻的确立139
三、婚姻状况142
第四节 家庭143
一、家庭规模145
二、家庭类型147
三、家庭关系149
四、家庭功能152
第七章 法律156
第一节 禁忌与习惯法156
一、禁忌156
二、习惯法及其变迁160
第二节 村规民约162
第三节 哈力村的社会治安164
第四节 哈力村村民的法律意识166
一、哈力村村民法律意识的强化166
二、哈力村村民法律意识逐渐提高166
第八章 文化169
第一节 哈力村达斡尔族的语言文字169
一、概述169
二、达斡尔语使用情况171
三、汉语使用情况172
第二节 哈力村达斡尔族的民间文学174
一、概述174
二、民间神话、传说、故事174
三、民间谚语205
四、民间谜语207
第三节 哈力村达斡尔族的民间艺术209
一、概述209
二、民歌209
三、乌春215
四、舞蹈218
五、“木库莲”220
六、传统工艺221
第四节 民间体育竞技224
一、概述224
二、曲棍球224
三、射箭226
四、摔跤227
五、赛马227
六、扳棍和颈力228
第五节 儿童游戏228
一、“哈尼卡”229
二、“萨克”230
三、围鹿棋231
第九章 风俗习惯233
第一节 饮食习俗233
一、主食233
二、副食236
第二节 服饰习俗242
一、男装243
二、女装245
三、其他服饰246
四、服装的现代走向248
第三节 居住习俗250
一、村落布局250
二、院落结构251
三、房屋结构和功能252
四、房屋的建造254
五、传统房屋的变化255
六、现代建筑的兴起255
七、生活中的禁忌257
第四节 人生礼仪习俗257
一、生育习俗257
二、成年礼261
三、寿礼262
四、丧葬习俗263
第五节 岁时节日习俗269
一、春节270
二、正月十五271
三、“霍·乌都日”271
四、五月初五272
五、腊八节272
六、小年272
七、求雨节272
八、现代节日273
九、自治旗成立庆祝日274
第六节 社会交往礼俗275
一、待客礼俗275
二、传统礼仪277
第十章 生活方式280
第一节 劳动生活方式280
一、劳动态度280
二、职业选择284
三、劳动条件286
第二节 消费生活方式288
一、消费能力288
二、消费水平291
三、消费结构293
四、消费观念和心理295
第三节 闲暇生活方式296
第四节 交往生活方式298
一、人际关系298
二、血缘交往方式300
三、地缘交往方式300
四、业缘交往方式302
第十一章 教育303
第一节 家庭与社会教育304
一、游戏教育304
二、故事教育305
三、礼仪教育305
四、生产教育306
五、歌舞艺术教育306
第二节 历史上的教育307
一、私塾教育307
二、学校教育308
第三节 哈力村的学前及小学教育309
一、入学和升学情况312
二、上学费用312
三、助学情况314
四、教学用语316
五、曲棍球基点校318
第四节 中学教育319
一、阿尔拉中学320
二、达斡尔中学322
第五节 成人教育323
一、扫盲班学习323
二、职业技术培训323
第六节 哈力村受教育和文化程度情况324
第七节 教育期望326
第八节 家庭教育工作328
第十二章 科技与卫生331
第一节 科学技术331
一、传统科学技术331
二、现代科技的应用337
第二节 卫生344
一、达斡尔族的传统医药345
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346
三、阿尔拉中心卫生院347
四、村医348
五、地方病防治348
六、防治非典型肺炎349
第十三章 宗教信仰350
第一节 多神信仰351
一、天351
二、“霍列日·巴日肯”352
三、“霍卓日·巴日肯”353
四、“吉雅其”353
五、“博果勒·巴日肯”354
六 “敖雷·巴日肯”354
七、“娘娘·巴日肯”354
八、“白那查”354
九、“奥蔑·巴日肯”355
十、“嘎利·巴日肯”355
十一、“卓日”356
十二、北斗七星356
十三、“阔通·巴日肯”356
第二节 祭祀活动357
一、祭敖包357
二、“多得·嘎热贝”359
三、“斡米南”仪式359
第三节 雅得根361
一、雅得根361
二、斡托希363
三、巴格其364
第四节 宗教信仰的变迁364
一、萨满教信仰的经历364
二、萨满教信仰的承传与变化366
附录一368
附录二376
附录三384
主要参考文献387
后记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