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朝鲜诗家论唐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朝鲜诗家论唐诗
  • 孙德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7828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唐诗-比较文学-中国、朝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朝鲜诗家论唐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关于论题的说明2

1.2 本文研究方法3

1.2.1 “知人论世”法4

1.2.2 “以意逆志”法4

1.2.3 “推源溯流”法6

1.2.4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7

1.3 中朝诗歌交流7

1.3.1 中朝早期的社会交往8

1.3.2 中朝诗歌交流的历史文化条件11

1.3.3 中朝诗歌交流回顾18

1.4 朝鲜朝对唐诗的接受27

1.4.1 朝鲜历代唐诗风28

1.4.2 前后七子的影响33

1.4.3 清代文人的影响35

第二章 唐诗总论39

2.1 朝鲜朝诗家的唐诗批评指向39

2.2 对诗选与诗论著作的选择40

2.2.1 唐诗选本的选择40

2.2.2 诗论著作的选择42

2.3 对唐·宋诗的比较批评43

2.3.1 格律是唐宋诗之区别43

2.3.2 唐诗气格高于宋诗44

2.3.3 意兴·用事是唐宋诗之区别46

2.4 朝鲜诗家对唐诗的负面评价48

2.4.1 狎昵49

2.4.2 蹈袭50

2.4.3 拘束51

第三章 唐诗本质53

3.1 朝鲜朝诗坛状况53

3.2 唐诗的性情本质55

3.2.1 对唐诗性情本质的认同56

3.2.2 以唐诗性情为批评标准58

3.2.3 诗歌创作本乎性情60

3.2.4 诗是修养性情的手段61

3.2.5 性情理论的发展62

3.3 性情与载道的关联64

3.3.1 关于“道”的理解64

3.3.2 朝鲜朝诗论的载道观66

3.3.3 性情与载道的统一68

3.4 中朝诗家唐诗本质论的差异71

第四章 唐诗体裁75

4.1 诗体概论75

4.1.1 诗歌各体至唐大备75

4.1.2 诗歌各体的含义76

4.1.3 诗体与意·声的关系78

4.2 律诗专论79

4.2.1 律诗各体至唐大备80

4.2.2 律诗与古诗的关系80

4.2.3 律诗当本乎性情81

4.3 中朝诗家律诗论的异同82

第五章 唐诗风格85

5.1 诗风总论85

5.1.1 唐诗总体风格85

5.1.2 十种诗风楷模87

5.1.3 唐诗含义隽永88

5.2 诗风分论90

5.2.1 唐诸诗人诗风90

5.2.2 六种诗风状态90

5.2.3 七种诗风的高低91

5.3 中朝诗家诗风论的差异92

第六章 唐诗正变94

6.1 诗评理论观点95

6.1.1 正变理论与吟咏性情96

6.1.2 正变理论与温柔敦厚96

6.1.3 吟咏情性与温柔敦厚97

6.2 唐诗正变评价98

6.2.1 唐诗之正98

6.2.2 唐诗之变100

6.3 中朝诗家唐诗正变论的差异101

第七章 唐诗学法106

7.1 学诗范本106

7.1.1 正确选择学诗范本的重要性108

7.1.2 以《诗经》与盛唐律诗为宗109

7.1.3 《学诗准的》中的学诗标准109

7.2 诗人修养111

7.2.1 贵在养气112

7.2.2 宗主经典115

7.2.3 博学就才116

7.2.4 感受外物118

7.2.5 关怀民生119

7.3 作诗方法120

7.3.1 诗作法总121

7.3.2 抒写真情122

7.3.3 内容·形式123

7.3.4 修辞手法125

7.4 中朝诗家学诗论的差异129

7.4.1 严羽与许筠诗论的关系129

7.4.2 严羽与许筠诗论的差异131

7.4.3 严羽与许筠诗论差异的原因134

第八章 唐诗摘句138

8.1 摘句批评方法的来历139

8.1.1 摘句的渊源139

8.1.2 摘句的形成139

8.1.3 朝鲜摘句法140

8.2 摘抄唐诗的具体诗句143

8.3 关于摘句的美学分析149

8.3.1 内容类别150

8.3.2 形象特点151

8.3.3 美学分析151

第九章 唐诗评注156

9.1 单独评注156

9.2 比较评注177

9.3 朝鲜诗家唐诗评注的价值180

9.3.1 域外视角价值181

9.3.2 诗歌赏析价值181

9.3.3 诗歌注释价值182

9.3.4 诗歌品评价值184

第十章 结论186

10.1 学术界唐诗研究的大体情况186

10.2 朝鲜诗家唐诗论的总体特点188

10.2.1 客观性188

10.2.2 自主性190

10.2.3 指导性192

10.2.4 理气说194

10.2.5 天机论195

参考文献197

附录:朝鲜古典诗学论文201

崔滋的诗歌理论203

朝鲜朝中期诗歌理论的发展212

李晬光的诗歌理论219

许筠诗论的独特价值及其影响231

许筠对唐宋明及朝鲜诗歌的批评概观242

柳梦寅的诗歌理论248

洪万宗的诗歌理论256

李瀷的诗歌理论270

中韩诗论研究的设想284

后记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