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书的历史 古今书里书外的故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书的历史 古今书里书外的故事
  • 王鼎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80221696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28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660页
  • 主题词:图书史-中国-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书的历史 古今书里书外的故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个故事 深埋地下数千年“书”库的大发现—将文字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书”2

一、从夏商周三代说殷墟2

1.略说夏商周2

(1)夏朝的建立和灭亡3

(2)商朝的建立和灭亡5

(3)周朝的建立和灭亡7

2.殷商为什么会亡于周7

(1)我国历史上第二大暴君殷纣王8

(2)武王伐纣,纣死殷亡9

3.繁荣昌盛的殷都是怎样沦为废墟(殷墟)的10

(1)周的安抚政策,武庚、管叔、蔡叔叛周10

(2)周公迁殷遗民,殷都成废墟13

4.寻找殷墟,殷墟在哪里14

二、殷亡后,殷人东迁的传说17

1.从海底大石锚的发现说起17

2.玛雅人和玛雅文化与殷人和殷商文化在人种上、文化上的渊源18

3.印第安人也说他们的祖先是殷人19

4.一个不同的声音20

三、解开甲骨文和甲骨“书”之谜20

1.略说殷墟甲骨文和甲骨“书”21

(1)什么是殷墟甲骨文和甲骨“书”21

(2)殷人是怎样在龟甲上契刻文字的26

(3)殷商王朝为什么将占卜后契刻有文字的甲骨埋藏于地下26

(4)“甲骨文”这个名称是谁最先提出来的27

2.甲骨文字是怎样发现的27

(1)王懿荣从中草药中发现了甲骨文字27

(2)人们竞相争购,有字甲骨身价百倍28

(3)“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为何以身殉国30

3.殷墟甲骨的出土地点和甲骨文字的确切年代是怎样确认的32

(1)谁是确认殷墟甲骨出土地点的第一人32

(2)谁是确认殷墟甲骨文字确切年代的第一人33

4.谁是拓印出版甲骨文专著的第一人34

(1)由刘鹗最先拓印出版的甲骨文专著《铁云藏龟》34

(2)清政府为什么要将刘鹗发配新疆35

(3)刘鹗的《老残游记》被列为世界名著36

(4)胡适对刘鹗的一生作何评价37

5.谁是撰写考释研究甲骨文字专著的第一人38

(1)孙治让最先撰写考释研究甲骨文字专著《契文举例》38

(2)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孙治让刻苦治学的一生39

四、从农民私挖乱掘到有组织的殷墟科学发掘40

1.从两份调查材料看农民私挖乱掘情况40

(1)罗振常的调查材料40

(2)罗振玉的调查材料41

2.15次殷墟科学发掘取得了辉煌战果41

(1)董作宾殷墟试掘,一炮打响41

(2)李济、董作宾等主持下的殷墟科学发掘,战果辉煌42

五、十年殷墟科学发掘终止后又遭盗掘44

六、新中国成立后有字甲骨的继续发掘45

1.殷墟甲骨的进一步发掘45

2.其他西周有字甲骨的发掘45

七、出土有字甲骨的数量和甲骨文字总数有多少49

1.出土有字甲骨的数量总共有多少49

2.甲骨文单字字数总共有多少50

八、“堂堂堂堂,郭董罗王”—甲骨学研究者中的“甲骨四堂”50

1.“卜辞研究导夫先路”的雪堂罗振玉51

(1)从从事农学教育到进人清政府学部51

(2)从避居日本到参与策划复辟52

(3)抢救、保存清内阁大库档54

(4)抢救劫余敦煌遗书55

(5)甲骨学的开山和奠基者55

(6)揭开铁箱藏甲骨的秘密57

(7)毛泽东关注罗振玉藏书57

2.卜辞研究“继以考史”的观堂王国维58

(1)受罗振玉提携,又随罗振玉东渡日本58

(2)回国受哈同聘,又任溥仪南书房行走60

(3)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成清华四大导师之一61

(4)颐和园沉渊自尽,罗振玉伪造“遗折”62

(5)王国维为何自尽?长期来众说纷纭65

(6)王国维博学精深,学术成就卓著67

3.“卜辞研究区其时代”的彦堂董作宾69

(1)孜孜求学教学路,殷墟科学发掘第一人69

(2)专致甲骨文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70

(3)一生著述丰富,获得学界的高度评价73

4.“卜辞研究发其辞例”的鼎堂郭沫若74

(1)从四川到日本,新诗集《女神》一鸣惊人74

(2)从创造社到南昌起义,讨蒋檄文揭露背叛革命真面目75

(3)流亡日本十年间,大量学术著作问世76

(4)“七七事变”激起爱国抗战激情,毅然回国奔抗战77

(5)《甲申三百年祭》触怒蒋家王朝,毛泽东盛赞,选作整风文件78

(6)从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再作重大贡献81

(7)长期关注甲骨学研究和著述,以新兴科学观点研究殷代社会81

(8)继鲁迅之后,在文化战线上飘扬的又一面光辉旗帜84

第二个故事 字体圆润浑厚、古朴典雅的金文—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书”86

一、概说青铜器和青铜器的“书”86

1.什么是青铜器86

(1)青铜器的种类和功能86

(2)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87

2.什么是青铜器的“书”88

(1)青铜器上铸刻文字的字数88

(2)铸刻文字较多的青铜器的“书”88

(3)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的称谓89

(4)青铜器上铸刻文字的方法89

(5)青铜器上文字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作用90

(6)铸字青铜器有多少,金文字数有多少91

二、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到晚期的青铜器铸造92

1.原始社会是石器时代92

2.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青铜制品93

三、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和青铜器的“书”93

1.大体相当于夏代纪年的偃师二里头文化93

2.相当成熟的商代青铜器和青铜器的“书”94

(1)著名的殷商青铜器《司母辛大方鼎》和《司母戊大方鼎》94

(2)殷商晚期铸刻有42个金文的《四祀邲其壶》98

3.西周是青铜器和青铜器的“书”的鼎盛时期98

(1)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大盂鼎》99

(2)记载上地转移契约铭文的《散氏盘》101

(3)造型庄严厚重的《大克鼎》102

(4)传世最大的青铜器《虢(guó国)季子白盘》104

(5)字数最多的西周《毛公鼎》107

(6)记载大禹治水、颂扬大禹德政的西周《?(suì遂)公盨(xǔ许)》109

(7)长达4000余字的27件西周晚期青铜器111

四、夏商周青铜器和青铜器“书”的传说和故事114

1.夏禹铸九鼎象九州的古代传说114

(1)九鼎是王权象征,夏商周镇国之宝114

(2)秦国兴兵求九鼎,颜率巧计护国宝116

(3)楚庄王陈兵周郊,问鼎之大小轻重117

(4)东周王朝灭亡后,九鼎下落说法多118

(5)中华九鼎现身国家博物馆119

2.殷商后期青铜器《四羊方尊》的惊险历程119

(1)铸造精细的《四羊方尊》119

(2)转卖中落入官家之手120

(3)周恩来总理下指示,方尊归来121

3.《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以后的舛错命运122

(1)三个夜晚挖掘出《司母戊大方鼎》122

(2)古董商出价20万大洋求大方鼎123

(3)日军夺宝,吴培文苦思藏宝鼎123

(4)历经危难,大方鼎终于归人民123

4.历经风风雨雨的《大盂鼎》和《大克鼎》124

(1)周县令觊觎宝物,仗势强夺宝鼎124

(2)为再得宝鼎,宋金鉴读书求功名124

(3)左宗棠念旧恩,宝鼎赠给潘祖荫125

(4)日军窥视宝鼎,潘达于深埋藏护125

(5)历经磨难之后,潘达于爱国献宝126

5.两度被用作马槽的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126

(1)遇识主“马槽”是国宝126

(2)刘铭传一生有功也有过127

(3)玄孙刘肃曾机智护宝盘128

(4)刘肃曾宝盘赠人民政府128

6.出土百年间屡遭劫难的《毛公鼎》129

(1)早期拥有者—陈介祺和端方129

(2)转归叶恭绰,宝鼎又遭日军觊觎129

(3)特务头子戴笠仗势夺得《毛公鼎》130

(4)出土百年后落户台北故宫博物院131

(5)爱国人士叶恭绰的一生131

(6)为护鼎遭遇日寇毒手的叶公超133

第三个故事 石上刻字传天下—将文字镌刻在石头上的“书”135

一、多种形式石头的“书”135

二、被誉为“石刻之祖”的石鼓“书”136

1.石鼓“书”的文字和内容136

(1)石鼓的形状和文字136

(2)《石鼓文》的内容139

2.《石鼓文》的制作年代139

3.韩愈长诗护石鼓140

4.石鼓经千年颠沛流离141

(1)郑余庆护卫将石鼓迁往孔庙141

(2)五代十国之乱石鼓不知所终141

(3)宋仁宗下令找回失落石鼓142

(4)向传师千方百计寻石鼓“作原”142

(5)“靖康之变”中石鼓又遇灾星143

(6)清乾隆皇帝仿制成《乾隆石鼓》144

(7)为护石鼓辗转迁移众志成城145

三、战国秦楚之战时秦刻石《诅楚文》145

1.《诅楚文》刻石的来龙去脉146

2.《诅楚文》的具体内容146

3.《诅楚文》的制作年代148

4.楚怀王之死和屈原投江149

四、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秦刻石151

1.秦始皇有哪些刻石151

2.秦刻石的文字内容和字体153

(1)邹峄山刻石(峄山刻石)153

(2)封泰山碑(泰山刻石)153

(3)琅琊台刻石(琅刻石)154

3.书写秦刻石的李斯其人其事154

五、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碑的《熹平石经》156

1.东汉蔡邕开创镌刻儒家经典石碑156

(1)什么是“六艺”156

(2)什么是“百家”158

2.《熹平石经》屡遭致命性毁坏160

3.蔡邕的坎坷人生162

(1)遭迫害被流放,远迹吴会162

(2)太山羊氏与蔡邕162

(3)被重用反招杀身祸163

4.曹操黄金白璧赎蔡邕女文姬归汉164

5.恨战争痛别离,长诗感肺腑165

(1)长诗两首痛彻人心165

(2)对《胡笳十八拍》作者的争论167

6.“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故事167

六、历代兴起续刻石经之风169

1.三国时魏镌刻的《正始石经》169

(1)为什么称《正始石经》169

(2)《正始石经》是古文经169

(3)何人书写《正始石经》170

(4)《正始石经》也遭厄运170

2.唐文宗时镌刻的《开成石经》172

(1)为什么称《开成石经》172

(2)屡经搬迁幸得善待174

3.后蜀时镌刻的《蜀石经》175

4.北宋仁宗时镌刻的《北宋石经》175

5.南宋高宗时镌刻的《南宋石经》176

6.清乾隆时镌刻的《清石经》177

七、唐玄宗首刻《石台孝经》178

1.《孝经》刻石由唐玄宗始178

2.什么是《孝经》178

3.《石台孝经》是石雕碑刻精品180

4.略说风流天子唐玄宗181

八、世界最大的石刻佛经图书馆—云居寺《房山石经》185

1.以石经闻名于世的房山云居寺185

(1)千年古刹毁于日军侵华战火185

(2)新中国又使古刹重生185

(3)云居寺的“三绝”186

(4)云居寺的释迦牟尼佛舍利187

(5)云居寺外其他三寺的不同佛舍利188

(6)佛舍利和元宵节的典故191

2.世界佛经镌刻之最《房山石经》191

(1)《房山石经》的发掘191

(2)藏经洞所藏石经的发掘192

(3)地穴所藏经板的发现192

(4)周总理说石经是无价国宝192

3.静琬法师发起镌刻《房山石经》193

(1)镌刻石经起因于两次灭佛事件193

(2)为避“法难”,静琬法师立愿刻石经195

4.《房山石经》“功德今圆,还归故土”196

(1)《房山石经》的出版196

(2)《房山石经》经板回归地下196

九、摩崖文字石刻两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纪泰山铭》197

1.五岳之首话泰山197

2.誉称“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经石峪金刚经》199

3.巍峨磅礴的大观峰唐摩崖《纪泰山铭》石刻201

第四个故事 简策版牍传真谛—将文字写在竹木简牍上的书202

一、简策版牍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正式的书202

1.何谓简策版牍202

2.“杀青”和“汗青”—简策版牍的制作203

3.从出土简牍看简策版牍的形制规格204

4.从简、牍、策、方看简策版牍的使用方式205

5.从“刀笔吏”三字看简策版牍的书写方式206

6.从出土竹木简看每简书写字数,兼及司马迁写《史记》206

(1)从古代竹木简看简的字数206

(2)从司马迁的《史记》看用简数量207

(3)略谈《史记》其书及司马迁其人208

7.从古书记载看简策版牍分量之重213

(1)从东方朔奏牍由两人抬送御览,兼及竹简本《史记》的重量213

(2)秦始皇日批奏牍重达60公斤213

(3)“学富五车”的惠施213

8.从“韦编三绝”看简策的编连214

二、简策版牍的使用长达一千六七百年之久215

1.简策版牍的使用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215

2.简策版牍始于殷商时期有何依据215

(1)依据甲骨文中的“册”“典”二字215

(2)依据古籍中已有的记载216

3.简策版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何依据217

(1)依据出土简牍实物217

(2)依据《史记》《晏子春秋》记载217

4.简策版牍的使用终止于东晋时期217

三、沉睡地下一两千年的古简重返人间218

1.古代已有简牍出土的记载218

2.近现代地下简牍的大量发现219

3.百年来出土简牍总共有多少220

四、古代简牍的重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221

1.居延汉简为深入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221

(1)居延汉简的两次发现221

(2)居延汉简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222

(3)有关居延汉简研究书籍的出版223

(4)透视古代边塞要地居延225

(5)唐代大诗人王维笔下的居延226

2.银雀山西汉墓竹简拨开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迷雾227

(1)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的竹简写本227

(2)两部兵法简书实证孙武、孙膑身份229

(3)认识历史上真正的孙武232

(4)《孙子兵法》是一部杰出军事名著236

(5)胡锦涛赠布什丝绸版《孙子兵法》240

(6)孙武百余年后的子孙—兵家孙膑240

3.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更新了对秦史和秦律的研究246

(1)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246

(2)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极其丰富247

(3)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对秦墓简书的评价247

4.载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尹湾汉墓简牍249

(1)尹湾汉墓简牍的重要价值249

(2)尹湾汉墓简牍被载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50

5.郭店楚简—多数不见于世传文献的儒道家经典250

(1)郭店楚简的重要价值250

(2)《老子》的内容证明儒道学说并不对立252

(3)老子其人其书254

(4)《老子》今本和《道德经》名称由来257

(5)从《鹿邑宣言》看老子光辉思想259

(6)又一个老子故里安徽涡阳260

(7)《《道德经》走向世界261

(8)被神话了的老子262

(9)被追封“皇帝”称号的老子264

6.14万余枚三国吴简的“世纪考古大发现”265

(1)古井中发现的三国吴简265

(2)长沙走马楼简牍的重大学术价值265

(3)重点展出长沙走马楼吴简的长沙简牍博物馆266

7.里耶古城出土秦简3.6万余枚轰动全国学术界267

(1)里耶古城遗址的发掘267

(2)古井中大量秦简的发现268

(3)兵马俑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268

(4)为保护古城和秦简,将建里耶秦简博物馆269

五、简牍学和简帛学成为一门新兴科学及其他270

1.简牍学和简帛学的兴起270

2.鲁迅盛赞王国维和《流沙坠简》271

3.简牍也曾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使用272

第五个故事 与简牍并存的古代帛书—将文字书写在丝织物上的书273

一、从丝织物说帛书273

1.帛书最迟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273

2.何谓帛书、增书274

3.缣帛的“缣”指的是什么274

4.什么是“织素五丈余”的“素”274

5.什么是细绢、生绢的“绢”275

6.什么是缥囊的“缥”和缃素的“缃”275

二、帛书优于简牍275

1.缣帛面积大于简牍,便于书写275

2.帛书在书写、装帧和收藏方式上均优于简牍276

3.缣帛便于制图作画,优于简牍277

三、帛贵简廉,帛书代替不了简书277

1.缣帛写书局限于帝王、官宦、富贵人家277

2.通过事例看帛书的使用277

(1)刘向先书于竹,刊定后上素278

(2)崔瑗自称“贫不及素”278

(3)魏文帝曹丕所著《典论》,以素、纸分别抄写赠人278

四、董卓专政,帛书遭殃279

1.董卓飞扬跋扈,专断朝政279

2.董卓强行迁都,帛书丧失殆尽280

五、古代帛书的发现281

1.古代帛书发现概述281

2.墨色彩绘楚增书的发现281

3.现存最古老的战国楚帛画《龙凤仕女图》283

4.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珍贵帛书、帛图、帛画284

(1)长沙马王堆汉墓墓主考证284

(2)从刘邦大封功臣到利苍被封轪侯284

(3)马王堆3号墓出土珍贵的帛书帛图286

(4)马王堆1号墓女尸两千多年容颜不败之谜293

(5)马王堆1号墓出土瑰丽奇幻的“T”形帛画297

第六个故事 造纸术是我国一大发明—将文字书写在纸上的书300

一、造纸术的发明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300

1.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300

2.“缣帛者谓之纸”的“纸”和蔡伦所造的纸有何不同301

3.蔡伦是怎样发明造纸术的302

二、围绕蔡伦造纸术发明权的争论303

1.西汉时期纸实物的发现303

(1)放马滩战国秦麻纸地形图的发现303

(2)灞桥西汉古麻纸的发现303

(3)悬泉置遗址古麻纸的发现303

(4)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古麻纸的发现304

(5)马圈湾烽燧遗址古麻纸的发现304

(6)扶风西汉古窑遗址古麻纸的发现304

(7)居延金关肩水西汉烽塞遗址古麻纸的发现304

(8)玉门关小方盘城废墟西汉古麻纸的发现304

2.东汉时期纸实物的发现305

(1)居延古烽燧台遗址古植物纤维纸的发现305

(2)武威旱滩坡古麻纸的发现305

三、蔡伦荣耀与悲惨的一生306

1.蔡伦的籍贯和生卒年月306

2.蔡伦从小太监至荣封龙亭侯307

3.蔡伦的悲惨结局307

四、永受世人尊敬的龙亭侯蔡伦309

五、造纸术未传向世界各地前文字书写所使用的各种载体310

1.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和文字书写载体泥版书310

2.古埃及人创造了圣书字和文字书写的载体纸莎草纸书卷311

3.古印度人用贝叶制作的文字书写载体贝叶书311

4.中东、欧洲曾使用纸莎草纸和羊皮纸的书写载体311

5.亚述人创造的书写载体蜡版书312

六、我国造纸术逐渐走向世界313

1.最早传入的周边国家313

2.我国造纸术的西传313

七、写本书(纸写书)走上历史舞台314

1.晋以后写本书的推行和考古发现314

2.隋唐以前写本书的卷轴制度315

八、以抄书为业的佣书、经生316

1.古代专门以抄书为业的文人316

2.由朱熹《赠书工》诗引发的一个典故317

3.东汉“投笔从戎”名将班超曾为佣书318

4.东吴孙权时,任中书令、太子太傅的阚泽曾为佣书319

九、写本书的国之瑰宝《永乐大典》322

1.最大的写本类书《永乐大典》322

(1)何谓类书?类书是怎样编纂的322

(2)《永乐大典》的前身《文献大成》323

(3)《文献大成》重修,《永乐大典》问世325

(4)成祖迁都《永乐大典》移藏北京皇宫文楼326

(5)明世宗嘉靖下令重抄一部副本326

2.《永乐大典》屡遭厄运327

(1)《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不明327

(2)《永乐大典》副本移藏翰林院,厄运随之降临328

(3)劫余之后的《永乐大典》329

3.新中国成立后的《永乐大典》330

4.《永乐大典》主纂官解缙的悲惨结局331

5.略论明成祖的功332

(1)派太监郑和六下西洋333

(2)招抚女真(满族)诸部333

(3)五次亲征漠北333

(4)浚通京杭大运河333

(5)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和皇宫宫殿333

(6)编纂《永乐大典》333

(7)工程浩大的长陵—明十三陵的第一陵333

(8)铸造世界铭文之最的永乐大钟334

6.再论明成祖的过337

(1)方孝孺被诛十族337

(2)景清被“瓜蔓抄”338

十、写本书之最—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338

1.从《四库全书》谈丛书338

(1)什么是丛书338

(2)丛书与类书的异同339

(3)略谈古代的丛书339

(4)略谈现代的丛书340

2.关于《四库全书》的编基机构—四库全书馆340

3.《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对我国古籍的一次大整理、大汇集344

(1)从民间征集到13176种图书344

(2)从《永乐大典》中辑集出512种图书345

4.《四库全书》的编纂也是我国古籍的一次大劫难346

(1)大量古籍被删改或销毁346

(2)编纂中禁书、删改的是是非非349

5.《四库全书》编纂期间,乾隆大兴文字狱350

6.古代规模最大丛书编成352

(1)《四库全书》规模庞大,卷帙浩繁352

(2)《四库全书》的页数是谁计算出来的354

(3)《四库全书》的分类354

(4)《四库全书》的装帧356

7.分藏7阁和翰林院的《四库全书》遭遇不同命运356

(1)7部《四库全书》抄成和分藏356

(2)7部《四库全书》和翰林院底本遭遇不同命运356

8.与《四库全书》有关的4种书361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362

(2)《四库全书简明目录》362

(3)《四库全书荟要》362

(4)《武英殿聚珍版丛书》363

9.《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的曲折人生364

(1)纪晓岚的家史364

(2)纪晓岚仕途通达364

(3)纪晓岚遭遇流放365

(4)纪晓岚官运高照,接连荣升366

(5)为编纂《四库全书》做出杰出贡献368

(6)纪晓岚著《阅微草堂笔记》369

(7)纪晓岚的阅微草堂故居371

10.《四库全书》之后的《四库全书》及其他372

(1)《四库全书珍本》编辑出版373

(2)《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373

(3)《新编小四库》编纂出版373

(4)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374

(5)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375

(6)《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影印出版376

(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影印出版377

(8)《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影印出版378

(9)《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影印出版378

(10)新式《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编纂出版379

(11)《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出版379

(12)《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原稿本影印出版380

(13)《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开始编纂380

第七个故事 密藏洞窟近千年的写本古书的大发现—震惊中外的敦煌遗书381

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敦煌莫高窟381

1.话说国家级文化名城敦煌381

(1)敦煌建制的演变381

(2)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381

2.中外闻名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382

(1)莫高窟大开凿382

(2)莫高窟北区的考古发掘383

(3)莫高窟成为旅游胜地384

二、密藏约5万卷写本古书的神秘藏经洞385

1.敦煌遗书是20世纪文献方面的四大发现之一385

2.藏经洞发现的年代和经过385

3.藏经洞内的藏经和其他387

4.藏经洞藏经之谜387

(1)战乱避难说388

(2)废弃说388

三、敦煌遗书遭遇重重劫难388

1.首遭沙俄奥勃鲁切夫骗盗389

2.二遭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骗盗389

3.三遭法国伯希和骗盗392

4.四遭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骗盗393

5.五遭沙俄鄂登堡骗盗394

四、劫余敦煌遗书运解北京395

1.罗振玉力争运回劫余敦煌遗书395

2.运京敦煌遗书又遭官员偷窃395

五、敦煌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396

1.遗书分藏世界各地,敦煌学研究困难重重396

2.中国敦煌学研究第一人—罗振玉397

3.中国第一部敦煌文书资料集编著者—王仁俊397

4.第一部大规模敦煌文献目录《敦煌劫余录》编著者—陈垣397

5.提出“敦煌学”的第一人—陈寅恪398

6.敦煌学研究的拓荒者—王国维398

7.诸多学者为敦煌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399

8.为图书馆学、文献学、敦煌学奉献一生的人—王重民399

六、各种敦煌文献和有关研究著作的编纂出版401

1.国外所藏敦煌文献的编纂出版401

2.国内所藏敦煌文献的编纂出版402

3.《敦煌学大辞典》等著作的出版403

(1)荣获国家图书奖和国家辞书奖的《敦煌学大辞典》403

(2)体现近20年敦煌学研究成果的“敦煌学研究丛书”404

七、张大千钟情敦煌石窟艺术405

1.张大千、于右任促成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405

2.张大千临摹壁画、举办画展引起轰动406

3.张大千曾被污蔑毁损敦煌壁画407

4.我国美术界对张大千的深切追悼409

八、敦煌研究机构的发展及其成果410

1.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410

2.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各地敦煌研究机构的建立410

3.敦煌研究院与国外加强合作411

4.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藏经洞发现纪念活动的举办412

九、为敦煌莫高窟奉献一生的著名画家常书鸿413

1.弃巴黎优越生活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国413

2.任教职遇困难辗转重庆414

3.奉命筹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投身敦煌艺术事业414

4.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415

5.敦煌研究事业获得新生416

第八个故事 雕版印刷术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从写本书到印本书418

一、我国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源起和制作方法418

1.印刷术的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418

2.关于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的争论419

(1)隋代发明说419

(2)唐代发明说421

3.雕版印刷术源于刻章盖印、刻石拓印428

4.雕版印刷制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428

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雕版印刷工程—冯道倡议雕印儒家经典“九经”430

1.古代典籍中关于冯道倡议雕印“九经”的记载430

(1)宋《五代会要》430

(2)宋《五代史》430

(3)宋《册府元龟》431

(4)宋《梦溪笔谈》431

2.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冯道的曲折人生431

三、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雕版印刷工程—雕印佛教经典“大藏经”434

1.何谓“大藏经”兼及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34

2.佛教的传入和“大藏经”的编纂436

(1)佛教传入我国的年代436

(2)居中国佛教经典三大翻译家之首的玄奘法师437

(3)从佛经编目到“大藏经”的雕版印造441

四、雕版印刷“大藏经”的几则故事443

1.赵匡胤首倡雕印的第一部印本“大藏经”—《开宝藏》443

2.《辽藏》的雕印和残卷的发现444

(1)辽代雕印“大藏经”—《辽藏》444

(2)《辽藏》残卷在山西应县木塔佛像肚中发现444

(3)略谈雕印《辽藏》的辽和契丹的始末446

3.崔法珍断臂募刻《赵城金藏》,八路军抗战不忘奋力护藏447

(1)金代女子崔法珍断臂募捐刻印《赵城金藏》447

(2)八路军奋力保护《赵城金藏》448

4.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敕令刊刻《初刻南藏》《南藏》和《永乐北藏》449

(1)明刻第一部“大藏经”《初刻南藏》449

(2)明刻第二部“大藏经”《南藏》450

(3)明刻第三部“大藏经”《永乐北藏》450

(4)张掖大佛寺发现《永乐北藏》450

(5)中国社科院青年才俊发起重印《永乐北藏》451

5.中国现存最大版刻图书《乾隆版大藏经》451

(1)《乾隆版大藏经》雕印始末451

(2)刻成后的三次撤毁经版事件452

(3)《乾隆版大藏经》经版的保存453

(4)北京白塔寺大修时发现的《乾隆版大藏经》453

(5)文物出版社重印《乾隆版大藏经》454

6.公认为“藏文化百科全书”的《藏文大藏经》455

(1)最早刊印于元代的《藏文大藏经》455

(2)当代《藏文大藏经》的重新整理出版455

7.清乾隆年间刊印的《满文大藏经》457

8.当代编纂出版收录佛典最全面的《中华大藏经》457

(1)为何要编纂出版《中华大藏经》457

(2)《中华大藏经》等于9种版本的“大藏经”458

(3)古籍整理大制作的《中华大藏经》459

(4)字数超一倍多的《中华大藏经续编》459

(5)主编《中华大藏经》的著名哲学家—任继愈460

9.复旦大学教授陈士强编成《大藏经总目提要》461

五、雕版印刷之古代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462

1.我国现在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463

2.世界上创造植物分类法最早、收药品种最多的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464

(1)“医圣”李时珍以26年的心血写成《本草纲目》464

(2)“医圣”李时珍为我国医学奉献的一生468

六、从单色雕版印刷到彩色雕版印制470

1.从单色雕版印刷到一版双色或一版多色印刷470

(1)元代刻印的一版双色印品《金刚经注解》470

(2)明代刻印的一版多色印品《花史》和有争议的多色印品《墨苑》471

2.多色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创新473

(1)多色套版印刷法的起源473

(2)闻名于世的明代浙江乌程(今吴兴)套版印刷的“闵版书”474

3.饾版、拱花是明代雕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又一次发展475

(1)在套版印刷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饾版印刷技术475

(2)增强画面立体感的拱花印刷技术476

(3)以饾版、拱花木刻彩印技术印刷的明代《萝轩变古笺谱》等彩印珍品476

4.传扬版画艺术,鲁迅、郑振铎出资重镌《十竹斋笺谱》478

(1)郑振铎高度评价《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478

(2)鲁迅、郑振铎自费重镌《十竹斋笺谱》478

(3)杰出作家、文学史家、藏书家郑振铎的一生481

5.清康熙年间木版彩色套印的中国画技法图谱《芥子园画谱》485

6.《芥子园画谱》寄托鲁迅、许广平革命情谊的故事486

(1)鲁迅题诗《芥子园画谱》第三集赠与许广平486

(2)鲁迅与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相濡以沫亦可哀”489

(3)鲁迅和他的民族魂永远活在我们心间492

7.《芥子园画谱》助齐白石走向艺术大师的故事493

(1)《芥子园画谱》是齐白石由雕花木匠走向艺术大师的发端493

(2)痛失8册描摹的《芥子园画谱》,齐白石经月予以补画494

(3)幸得师友相助,白石一举成名495

(4)毛泽东与齐白石的交往和情谊497

(5)毕加索对齐白石画作情有独钟497

(6)齐白石一生创作丰富,堪称当代艺术巨擘499

(7)白石身后画价飞升502

七、木版水印技术是饾版拱花彩印技术的继承和发展502

1.木版水印的制作生产方法502

2.荣宝斋、朵云轩两家以木版水印著名的文化企业503

3.历时8年制成酷似原作的木版水印珍品《韩熙载夜宴图》505

(1)《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及画中人韩熙载其人其事505

(2)《韩熙载夜宴图》绘制缘起及其内容506

(3)南唐亡后《韩熙载夜宴图》数度易主508

(4)荣宝斋以8年时间精印复制《朝熙载夜宴图》509

第九个故事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的又一重大发明—从雕版印书到活字印书511

一、北宋毕昇率先发明泥活字印刷511

1.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511

2.毕昇和毕升,泥活字和木活字512

3.毕昇墓碑的发现和研究514

二、记载毕昇泥活字印刷术的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和他的名著《梦溪笔谈》516

1.学识丰富、才华横溢的沈括516

2.“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518

三、毕昇泥活字印刷后继有人519

1.毕昇身后泥活字印书第一人—南宋益国公周必大519

2.蒙元初姚枢教其弟子杨古用泥活字印书520

3.清道光年间李瑶以泥活字印刷术印书520

4.清道光、咸丰年间翟金生积30载之功用泥活字印书522

5.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西传至西夏王朝523

四、木活字印书的产生和发展524

1.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西夏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524

(1)爆炸炸出的木活字印本佛经524

(2)确定木活字印本的依据525

(3)西夏文木活字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受到高度重视526

2.元代农学家王祯改进木活字印刷术526

(1)王祯木活字印书总结出《造活字印书法》526

(2)王祯其人及其所著《农书》528

3.元代知州马称德用木活字印《大学衍义》等书530

(1)有关马称德用木活字印《大学衍义》等书的记载530

(2)《大学衍义》的影响530

4.明代木活字印书之风大盛532

5.清代木活字印书中令世人瞩目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533

(1)《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名称的由来533

(2)用木活字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由起534

(3)《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木活字排印方法和印书数量536

6.曹雪芹惊世名著、不朽巨著《石头记》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红楼梦》问世537

(1)曹雪芹和他的80回本《石头记》537

(2)曹雪芹《石头记》的手写传抄本540

(3)泸上发现卞藏残脂本《红楼梦》540

(4)周汝昌与胡适藏《甲戌本》541

(5)高鹗、程伟元与《石头记》的第一部印本—程甲本《红楼梦》542

(6)从《红楼梦》到中国四部古典文学名著545

五、以锡、铜、铅活字印制的书551

1.最早用于印书的金属活字—锡活字551

2.明代兴起印书的金属活字—铜活字553

(1)我国铜活字印书第一人—华燧553

(2)华燧的亲属也为铜活字印书作出贡献553

(3)热衷于铜活字印书的“安百万”—安国554

3.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铜活字印书工程—清代印制的《古今图书集成》555

(1)规模仅次于《永乐大典》的古代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555

(2)《古今图书集成》编撰经过和它的编撰者—陈梦雷555

(3)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和它的重编者—蒋廷锡556

(4)康熙朝以后《古今图书集成》的屡次印行557

4.投巨资铸铜活字印书的清人—林春祺558

5.有文献记载的明代铅活字印书558

第十个故事 从德国的谷登堡到中国的王选—现代印刷术印造的书559

一、德国金银匠谷登堡发明的西方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559

1.谷登堡其人和他发明的铅合金活字凸版印刷术559

2.谷登堡印制的《四十二行圣经》《万灵药》成为著名的古版书561

3.谷登堡发明的凸版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明进程562

二、西方印刷术传入印刷术的故乡中国563

1.西方凸版印刷(铅印)技术的传入563

(1)什么是凸版印刷技术563

(2)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首先将近代凸版印刷技术传入中国564

(3)英商美查创办申报馆铅印《申报》和图书565

2.西方平版印刷(石印)技术的传入567

(1)什么是平版印刷技术567

(2)以石印出版《康熙字典》和《点石斋画报》著名的点石斋石印书局569

(3)国人创办的第一家石印书局—同文书局572

(4)清末民初的石印本书籍大幅度升值572

3.西方凹版印刷技术的传入573

(1)什么是凹版印刷技术573

(2)我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引进凹版印刷574

三、中国现代出版企业的蓬勃崛起575

1.上海成为全国出版、印刷、发行中心575

2.进步的、革命的书店在中国出现并迅速发展576

3.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现今是我国图书发行主力军的新华书店577

(1)在革命战争战火中诞生和成长的新华书店577

(2)新中国成立后新华书店成为图书发行的主力军579

(3)始终是党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重要力量的新华书店582

4.中国现代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584

(1)4位“小人物”创办了商务印书馆584

(2)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586

(3)商务遭日军狂轰滥炸损失惨重588

(4)齐心努力快速恢复出版业务589

(5)商务印书馆在书刊出版方面的重大贡献590

(6)张元济的晚年人生591

(7)走过了110年漫长路程的商务印书馆593

四、“当代毕昇”王选与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594

1.从铅字排版印刷技术到汉字激光照相排版印刷技术594

2.王选和他发明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596

(1)“748工程”的立项596

(2)王选决心研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596

(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成功597

(4)成立北大方正集团,推广汉字激光照排技术599

(5)将应用市场推向全球华文世界601

3.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两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602

(1)王选不平凡的一生602

(2)王选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03

4.王选虽逝,思想犹存604

(1)中央领导送别王选,三部委开展学习活动604

(2)王选的发明创造是对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604

(3)王选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605

(4)病入膏盲仍不忘奉献607

第十一个故事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从纸质图书到互联网出版和电子图书609

一、信息化和互联网609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化609

2.席卷全球的互联网610

(1)从几项数字来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610

(2)全面认识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和特殊作用611

(3)什么是第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612

二、从互联网(网络)看网络文化614

1.什么是网络文化614

2.网络文化是全球同步的文化614

3.网络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614

4.网络文化是个性十足的“客”文化615

5.网络文化是集大成的文化615

6.网络文化是增大社会风险的文化615

7.手机和网络结合的文化615

三、“无纸化”的互联网(网络)出版617

1.何谓互联网(网络)出版617

2.新技术对传统出版业提出的四大挑战618

3.网络阅读率增长对图书馆阅读和纸质图书出版产生重大影响620

4.网络阅读和网络出版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621

5.我国网络出版初见成效621

四、“无纸化”储存量大的电子书623

1.电子书是数字化、电子化的新型图书623

2.“2006年中国电子书产业年会”上对电子书需求的分析624

3.从一篇中国图书发展状况调查看电子图书的现状和前景624

4.从电子版《四库全书》看电子书的优越性6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