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非再生能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及补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非再生能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及补偿](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1218883.jpg)
- 李国平,刘治国,赵敏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8060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能源-价值-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非再生能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及补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引言1
1.1.1 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1
1.1.2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损失状况3
1.1.3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损失测度的困难5
1.2 国内外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折耗研究现状8
1.2.1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折耗及测度研究——使用者成本理论与方法8
1.2.2 霍特林法则:使用者成本的理论渊源9
1.2.3 使用者成本的代际公平要求11
1.3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外部成本损失测度研究回顾13
1.3.1 生态环境外部成本测度方法与技术分类13
1.3.2 直接市场法(MVM)的发展和应用18
1.3.3 假设市场法(CVM)的发展和应用22
1.4 对当前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定量测度相关研究述评40
1.4.1 现有生态环境损失经济评价相关研究的局限性41
1.4.2 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44
1.5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测度方法的改进46
1.5.1 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测度的基本要素47
1.5.2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测度的评估框架49
1.6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估价转移的方法53
1.6.1 引言53
1.6.2 研究现状:有效价值转移技术标准的研究55
1.6.3 环境估价及转移的分类59
1.6.4 效益转移的特点61
1.6.5 统计检验过程63
第2章 中国及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折耗测度(1981~2000年)65
2.1 中国煤炭资源价值折耗测算65
2.1.1 引言65
2.1.2 使用者成本法原理67
2.1.3 使用者成本法的应用69
2.1.4 使用者成本法在中国煤炭资源折耗测算中的应用70
2.1.5 实证结果分析75
2.2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的价值折耗测度77
2.2.1 陕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自身价值折耗测算78
2.2.2 陕西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使用者成本测算82
2.2.3 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成本效益空间异置程度测算87
2.3 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价值折耗的原因分析89
第3章 基于CVM的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测算96
3.1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97
3.1.1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现状97
3.1.2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101
3.2 CVM用于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测度的评估框架106
3.2.1 CVM的理论基础107
3.2.2 CVM的评估模式108
3.3 基于CVM的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环境外部成本测算方案112
3.3.1 研究的基本要素113
3.3.2 CVM中抗议性支付的处理与Tobit模型的先进性114
3.3.3 Tobit模型的构建116
3.3.4 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及其控制手段117
3.3.5 CVM调查方案118
3.4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环境污染损失评估Tobit模型实证分析124
3.4.1 陕北地区居民对环境恢复支付意愿调查与数据统计124
3.4.2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环境损失的Tobit模型分析128
3.4.3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环境污染损失价值估算133
第4章 基于MVM的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外部成本测算136
4.1 MVM用于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测度的评估框架137
4.1.1 研究的基本要素137
4.1.2 MVM的评估技术和步骤139
4.2 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损失145
4.2.1 大气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145
4.2.2 水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149
4.2.3 固体废弃物和其他因素151
4.3 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破坏损失151
4.3.1 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的破坏损失152
4.3.2 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损失153
4.3.3 煤田开发对植被的破坏损失156
4.4 陕北地区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评估及误差分析158
4.5 本文研究框架内MVM与CVM的结果验证159
第5章 煤炭开发中环境损失评估中效益转移法的应用163
5.1 调查数据统计163
5.2 分析方法讨论169
5.3 模型设计研究169
5.4 假设检验结果171
5.4.1 原始模型检验171
5.4.2 效益转移检验172
第6章 石油开发中环境价值损失的评估176
6.1 调查数据统计176
6.2 分析方法讨论177
6.3 模型设计研究177
6.4 假设检验结果179
6.4.1 原始模型检验179
6.4.2 效益转移检验181
第7章 效益转移法评估石油开发中跨区域环境价值损失的实证研究184
7.1 调查数据统计184
7.2 分析方法讨论185
7.3 模型设计研究185
7.4 假设检验结果186
7.4.1 原始WTP模型检验186
7.4.2 效益转移检验187
7.4.3 模型修正188
第8章 基于CVM法和效益转移法评估炼油厂排污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189
8.1 引言189
8.2 调查数据分析191
8.3 模型分析196
8.3.1 均值分析196
8.3.2 函数分析197
8.4 统计检验结果198
8.4.1 WTP模型的检验198
8.4.2 WTAC模型的检验200
8.5 检验结果与讨论201
8.5.1 检验结果201
8.5.2 结论203
第9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模式206
9.1 现行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模式及其缺陷206
9.1.1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政府失灵207
9.1.2 矿区环境保护中的市场失效208
9.1.3 矿区环境保护中的法律手段不足209
9.2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区际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分担的博弈架构210
9.2.1 区际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分担可能出现的博弈均衡212
9.2.2 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区际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分担的博弈分析216
9.2.3 我国区际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分担博弈分析的政策含义220
9.3 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模式构建221
9.3.1 企业对生态环境外部成本的补偿模式222
9.3.2 政府对生态环境成本的补偿模式223
9.3.3 建立社会化的生态环境补偿模式224
9.3.4 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分担制度225
9.3.5 强化行政监管228
第10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对国民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230
10.1 建立我国的国民经济社会核算矩阵(SAM)231
10.1.1 我国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231
10.1.2 我国社会核算矩阵的平衡232
10.2 我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结构234
10.3 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我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建立239
10.3.1 本研究中对石油行业规模经济的设定240
10.3.2 本研究中对石油行业市场结构的设定241
10.4 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预测模拟243
10.4.1 煤炭资源开采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影响预测244
10.4.2 石油资源开采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影响预测246
10.4.3 煤炭、石油开采中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对我国经济的综合影响250
第11章 中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使用者成本损失与价值补偿比较264
11.1 矿产资源使用者成本的内涵与性质264
11.2 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使用者成本核算265
11.2.1 当年开采的非再生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价值(R)估算266
11.2.2 开采年限(T)的确定267
11.2.3 折现率(利率)r的确定274
11.2.4 计算结果277
11.3 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资源税费与使用者成本的比较279
11.3.1 资源税279
11.3.2 矿产资源补偿费282
第12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建议288
12.1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模式重建288
12.1.1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理论补偿模式288
12.1.2 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的困境290
12.1.3 构建矿山开发中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补偿的长效机制292
12.1.4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成本效益空间异置问题292
12.2 非再生能源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建议293
12.2.1 非再生能源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价格体制改革293
12.2.2 非再生能源资源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303
12.2.3 非再生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改革307
12.2.4 非再生能源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308
12.2.5 以规范的矿租形式实现使用者成本补偿310
12.3 非再生能源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补偿模式318
12.3.1 能源富集区政府与居民对矿业租金的分享318
12.3.2 矿业权价值补偿的国际经验323
12.3.3 通过综合环境管理措施,建立环境成本补偿模式330
12.3.4 建立事后损害赔偿责任制度335
12.3.5 建立跨区域环境补偿模式336
参考文献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