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研究
  • 李晓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5026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金融危机-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系列报告之一:投资银行模式选择1

华尔街危机并非投资银行的失败1

1 华尔街危机的直接诱因在于过度膨胀的金融市场交易1

1.1 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失败只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突出表现1

1.2 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的巨额亏损是投资银行机构损失的主体3

1.3 高杠杆应用于金融产品交易是投资银行遭遇危机的关键4

2 美国独立投资银行转型是危机下的生存之术4

2.1 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后使投资银行业务获得更广阔的空间4

2.2 美林被收购后将背靠强大的商业银行保持相对独立的运营5

2.3 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确实体现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6

3 “商投”模式是我国可行的综合化经营之道7

3.1 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仍面临广阔空间7

3.2 在金融市场交易领域的创新应保持谨慎的节奏和步伐8

3.3 “商投”模式是可行的综合化经营之道9

系列报告之二:金融危机演化11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11

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表12

1.1 第一个阶段: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12

1.2 第二个阶段:2008年美国金融市场危机12

2 利率提高引发潜在危机浮现14

2.1 信贷利率的调整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14

2.2 金融产品创新带动次贷危机的连环扩展16

3 次贷危机逐步蔓延形成全球金融危机21

3.1 信心缺失形成次贷危机向信贷危机转化21

3.2 金融资产的巨额减值造成金融系统危机22

3.3 金融市场联动反应推动金融危机扩大化25

3.4 全球资本流动一体化形成金融危机全球化26

4 美国政府救助或许暂缓金融危机27

4.1 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救助成效不佳27

4.2 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救助或将取得一定成效28

4.3 美国潜在损失对金融市场影响不容忽视29

5 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30

5.1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30

5.2 各国中央银行注资举措的功效31

5.3 金融市场全球化下混业的监管与协调31

5.4 中国受到的启发32

系列报告之三:金融机构困境34

金融巨头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生存困境34

1 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生成中的角色和传导关系35

2 五大投资银行传统独立经营模式不再36

2.1 财务杠杆高企使得投资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下降36

2.2 业务模式转型扩大隐患的危险系数37

2.3 高收益资产暴露出高风险39

2.4 资产结构最终决定抵御风险能力40

2.5 融资功能缺陷引发流动性危机42

2.6 小结43

3 商业银行大伤元气43

3.1 花旗银行—“大而不倒”43

3.2 华盛顿互惠银行—贷款资产单一化银行倒掉54

3.3 商业银行:在危机中前行64

4 AIG—CDS产品带来的困境66

4.1 广泛参与按揭贷款及相关衍生产品市场交易埋下隐患66

4.2 交易账户出现巨额损失引致财务状况迅速由盈转亏66

4.3 资产减值是事实,但暂时并未出现致命问题67

4.4 融资能力下降真正引发了流动性危机71

4.5 未来趋势仍不明朗,政府接管难称乐观73

系列报告之四:宏观经济74

实体经济受拖累 财政促内需保增长74

1 金融危机拖累发达经济体75

1.1 美国:危机影响显著75

1.2 欧洲:经济前景恶化,晚于美国恢复景气度82

1.3 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前景亦堪忧84

2 国内经济三驾马车倚重财政85

2.1 外需面临大幅下滑85

2.2 财政政策助力内需增长89

3 通缩不是小概率事件95

3.1 CPI2009年或降至2%95

3.2 PPI高峰已经过去97

3.3 应抓住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时间窗口98

系列报告之五:股票市场100

经济刺激显效 反转需要时间100

1 引言:金融危机与4万亿元投资101

2 美国金融危机对A股基本面的影响101

2.1 美国金融危机演变成全面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101

2.2 美国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102

2.3 美国金融危机也给中国房地产敲响了警钟102

2.4 警惕中国经济增速快速下降103

3 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盈利状况107

3.1 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减缓趋势明显107

3.2 行业对比109

4 如何看待上证综指的巨大跌幅112

4.1 上证综指跌幅居全球前列112

4.2 上证综指的缺陷分析113

4.3 牛市中权重股走强造成股指虚高114

4.4 601板块股票走势对大盘后续走势影响很大115

5 自下而上法对上证综指的预测120

5.1 传统估值方法的缺陷120

5.2 自下而上预测法方法介绍120

5.3 上证综指预测过程及结果120

6 4万亿元投资对股市的影响123

7 投资策略123

7.1 认清股指结构性下跌的本质,理性终会战胜恐慌123

7.2 规避A+H高溢价A股公司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124

7.3 关注农业、消费以及医药类股票125

7.4 关注4万亿元投资将受益的行业与公司125

系列报告之六:房地产127

路漫漫其修远127

1 内外交困:山雨欲来风满“楼”128

1.1 全球经济放缓,中国无法“独秀”128

1.2 销售持续低迷,楼市疲态尽显130

1.3 价格拐点终现,调整正式开始136

2 调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37

2.1 房价的快速上涨缘于一线城市的轮番领涨137

2.2 全国房价基本合理,部分城市泡沫明显141

2.3 一线城市率先下跌,引发全面调整144

3 政府“救市”:颓势短期恐难挽回146

3.1 利率频降:两月之内,三次降息146

3.2 税费减免:契税、印花税和增值税148

3.3 按揭优惠:首付两成,利率七折149

3.4 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计划150

4 下跌:价格回归的唯一选择151

4.1 通胀压力减弱152

4.2 收入增长乏力152

4.3 弱市中成本下调也使降价成为可能153

5 调整几时休153

5.1 股市尚在探底,楼市调整路漫漫153

5.2 香港、日本和美国楼市调整时间分析154

5.3 我国楼市调整的可能时间155

6 调整的幅度:敢问底在何方157

6.1 成本降低应是价格回调的底限157

6.2 根据房价收入比估算下跌的可能幅度158

7 结论160

系列报告之七:能源161

价格改革与行业整合时机来临161

1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深幅调整162

2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能源需求增幅面临下降风险163

2.1 我国能源自给率高,所受影响主要来自需求下滑163

2.2 我国能源需求近期增幅显著放缓,长期潜力巨大163

3 国际油价暴涨暴跌下的中国石油业166

3.1 我国石油消费稳步增长166

3.2 炼化企业受国际油价暴涨拖累显著168

3.3 我国石油产业加快发展正逢其时170

4 煤炭在产能释放和资源整合中谋求供需平衡172

4.1 煤炭下游需求行业受金融危机拖累显著172

4.2 煤炭在建产能将在近三年逐步释放,须防范供应过剩风险173

4.3 安全生产整顿与资源整合推动重组并购浪潮174

4.4 煤价或将继续回落175

5 价格理顺支撑行业回暖,电力产业面临需求下降风险177

5.1 宏观经济下行引发电力需求增速放缓177

5.2 短期内理顺电价依然是扭转行业亏损的关键因素181

5.3 电力产业投资结构亟待调整,电网投资将明显提速182

5.4 电力企业经营分化,造就行业并购机遇183

6 新能源:补贴政策或受影响,行业整合大势所趋187

6.1 全球经济放缓将影响发达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187

6.2 新能源行业整合势在必行188

7 能源价格改革时机日渐成熟191

7.1 资源储备日益减少促进价格改革191

7.2 我国能源补贴已使国家不堪重负192

7.3 价格扭曲导致行业冷热不均192

7.4 物价回落为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提供良机192

7.5 未来能源价格改革的步骤194

系列报告之八:航空机场196

航空回暖需时 日机场防御性凸显196

航空197

1 全球经济放缓,航空运输进入下行周期197

1.1 宏观经济高度关联,波动敏感度高197

1.2 国内市场:2008年9月数据差强人意,国际航线受冲击197

1.3 国际市场:实体经济受损,“严冬”刚开始199

2 利空多于利好,国内行业前景暗淡203

2.1 需求放缓,行业回报恶化203

2.2 短期内仍将受困于高油价,套期保值出现亏损204

2.3 汇兑收益或将变成汇兑损失206

2.4 运力投放加快,过剩态势长期显现206

3 行业困境将加速整合步伐207

3.1 航空公司竞争激烈,面临资不抵债风险207

3.2 行业重组渐行渐近211

机场212

4 4万亿元投资,支线机场成为重点212

5 弱市下防御性凸显214

5.1 经营业绩保持稳定214

5.2 非航业务:重要的利润增长点214

6 面临风险217

6.1 货邮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217

6.2 新收费方案:一线机场是利空,二、三线机场利好有限217

系列报告之九:港口航运220

港口投资价值凸显 航运低迷仍将延续220

1 世界经济下滑不可避免221

1.1 外部环境恶化,预测值不断下调221

1.2 港口航运景气度受重创222

港口业223

2 金融危机前保持良好态势223

2.1 吞吐量伴随投资持续增长223

2.2 早期预测乐观:规划与需求仍有差距224

3 经济放缓影响港口表现225

3.1 进出口增速双降,初级产品也现疲态225

3.2 单月加速下滑227

4 环渤海港口群:最具潜力增长极229

4.1 国家规划聚焦环渤海港口群229

4.2 未来风险231

5 港口策略建议234

5.1 港口稀缺性决定长期投资价值234

5.2 资金缺口放大,优质港口出现进入良机235

5.3 并购重组呈现多层面机会236

航运业240

6 干散货240

6.1 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大幅下跌,近期反弹可能性降低240

6.2 需求供给分析240

6.3 未来走势:未来3~4年为行业下行周期242

7 集装箱243

7.1 市场低迷243

7.2 需求供给分析244

7.3 未来走势:最先转好245

8 原油/成品油245

8.1 需求低迷,运价下降245

8.2 需求供给分析245

8.3 未来走势:整体下行248

9 造船市场:新船订单锐减,弃船风险加大248

系列报告之十:公路铁路251

应对危机拉动内需 公路铁路角色变迁251

1 4万亿元投资,交通运输成为重点252

1.1 4万亿元投资,交通运输先行252

1.2 拉动内需,公路铁路临危受命252

公路254

2 公路沉淀资金面临风险254

2.1 各地贷款情况不容乐观,公路投资增速开始下降254

2.2 成熟公路通行量下降,实体经济下滑开始影响公路效益256

2.3 新增公路通行量上升缓慢,偿还贷款困难重重258

3 公路仍没有饱和259

3.1 高等级公路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59

3.2 公路密度仍有差距260

4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增长模式需要改变262

4.1 过多依靠银行贷款制约公路发展262

4.2 拥有全球最多的收费公路262

5 新《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将产生系列连锁反应264

5.1 规范收费年限,中东部公路利空264

5.2 评估方法采用收益现值法,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路产转让264

5.3 评估和公开招标规范收购程序264

5.4 大股东建设—运营—溢价转让的模式将减少265

6 未来公路策略265

6.1 关注内生能力强的国家主干道高速公路265

6.2 一级及以下公路:发达地区推迟退出,欠发达地区相机退出266

6.3 重视1.2万公里铁路客运专线,定将改变铁路公路力量对比267

铁路268

7 铁路发展正当其时,看好“十二五”后继投资268

7.1 铁路现有运力与需求差距巨大268

7.2 金融危机赋予铁路建设新角色271

8 铁路未来投资重点分析272

8.1 运营类:关注客运专线、煤炭通道,与铁道部合作至关重要272

8.2 装备类:寡头垄断市场,防范涉外风险274

9 未来铁路策略275

9.1 注重货物供给不足导致盈利能力下降275

9.2 注重议价能力不足导致盈利增长下降276

9.3 弥补资金缺口迎来契机,地方政府介入有利银行资金进入277

系列报告之十一:汽车279

梅花香自苦寒来279

1 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将走向何方279

1.1 宏观经济放缓,汽车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280

1.2 需求萎缩,销量增速大幅回落280

1.3 成本大幅下降能部分缓解需求下降带来的压力281

1.4 未来油价将对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282

1.5 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出口销量增速放缓282

2 乘用车:量价齐跌,2009年或将首次出现负增长283

2.1 量价齐跌,形势不容乐观284

2.2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信心不足285

2.3 政策环境及道路制约287

2.4 乘用车制造企业状况288

3 商用车:受宏观影响明显,增速继续下滑292

3.1 商用车市场今冬会更“冷”292

3.2 载货车:行业颓势未改,重卡预期好于其他车型292

3.3 客车市场:周期性相对较弱,子行业表现不一296

4 全球汽车行业的危机是我们的黄金机遇299

4.1 乘用车市场的刚性需求300

4.2 工业化与城镇化奠定商用车发展基础300

4.3 危机带来的其他潜在利好301

系列报告之十二:钢铁303

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和重组机会303

1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大而不强304

1.1 近年发展迅速,产量居全球第一304

1.2 产业集中度低305

1.3 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305

2 钢铁行业面临双重挤压307

2.1 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307

2.2 钢材市场持续低迷309

3 钢铁企业效益快速下滑312

3.1 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快速下滑,亏损面迅速扩大312

3.2 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大幅下降312

4 政策调整有望缓解钢铁行业困境314

4.1 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拉动国内钢材消费314

4.2 出口关税调整有利于遏制钢材出口下滑314

5 铁矿石降价是钢铁企业脱困的必由之路315

5.1 改进铁矿石进口方式和定价机制315

5.2 大幅降低2009年度进口铁矿石价格316

6 钢铁行业困境催生重组并购机会317

6.1 钢铁行业重组并购规模及区域分布317

6.2 大型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格局318

6.3 中小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格局319

系列报告之十三:食品饮料320

双重因素交织 行业价值凸显320

1 经济放缓下的行业防御性价值321

1.1 食品饮料行业抗周期性明显321

1.2 消费属性差异导致子行业分化321

1.3 估值前期大幅下跌,溢价相对合理322

2 扩大内需政策相继出台,行业迎来长期利好323

2.1 拉动内需刺激消费需求增长323

2.2 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地区食品消费升级325

2.3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消除上游原材料周期性较强的弊端325

3 白酒行业:景气周期下行326

3.1 消费整体出现下滑326

3.2 高端白酒整体遇冷,调价空间成为竞争关键327

3.3 大众品牌白酒消费量将稳健增长329

4 乳制品行业:病树前头万木春330

4.1 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成为奶粉事件的直接诱因330

4.2 行业短期遭受重创332

4.3 危机之后将延续增长态势332

4.4 高奶价时代来临334

5 肉制品行业:外资产业链布局下的行业未来335

5.1 行业产业链价值向上游生猪养殖集中335

5.2 生猪价格短期下滑带动行业毛利率回升337

5.3 收购整合成为肉制品行业生存发展的主题339

6 结论:行业价值凸显339

系列报告之十四:商业零售341

整体面临下行压力 细分行业差异明显341

1 宏观经济放缓,消费重要性凸显342

1.1 GDP增速持续下降,经济放缓趋势明显342

1.2 宏观经济景气度下降342

1.3 消费增长强劲,对GDP拉动作用最大343

2 经济放缓将引致行业2009年面临下行压力344

2.1 行业目前依然高速增长344

2.2 影响行业短期走势的指标在下降345

2.3 美国经济下滑对其零售业影响已显现347

2.4 经济放缓对行业影响将在2009年滞后性显现348

3 细分行业表现存差异350

3.1 超市:受影响较小,外资或将逆市扩张350

3.2 百货店:行业外部扩张机会显现354

3.3 专业店:受冲击大,行业格局变数多356

4 行业中长期将持续向好359

4.1 4万亿元扩大内需政策带来中长期利好359

4.2 防御性行业,投资者颇具信心360

4.3 行业具有很大成长空间360

4.4 推动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持续利好361

4.5 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362

后记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