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苗汉语的历史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苗汉语的历史比较](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201826.jpg)
- 麻荣远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1015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苗汉语的历史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苗、汉语历史比较学概论2
第一章 苗、汉语历史比较的根据2
第二章 建立苗、汉语科学比较方法的几项指导原则6
第一节 现实语言原则6
第二节 全面系统原则7
第三节 客观真实原则9
第四节 唯物辩证原则9
第三章 比较方法的实质及基本证据11
第一节 实质11
第二节 有效的基本证据13
第三节 有关共同基础的说明15
第二篇 语音系统17
第四章 声、韵、调及拼切习惯的比较17
第一节 怎样看待汉语古音17
第二节 韵母系统比较18
第三节 声母系统比较27
第四节 声调和拼切习惯比较31
第五章 关于音韵学的几个问题33
第一节 阴阳对转和苗语33
第二节 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34
第三节 苗、汉语音分化的几个层次37
第四节 有关语音变化的几个问题38
第五节 元音l、l、y的产生机制42
第三篇 词汇系统49
第六章 总论49
第一节 同源词的约定49
第二节 联系苗语、汉语词汇系统的纽带51
第三节 苗、汉语词汇间的几种关系52
第四节 初始同源词61
第五节 近音同源词65
第六节 骈偶同源词及其变式71
第七章 基本词汇比较(一)78
第一节 略谈借代和同源的分歧78
第二节 k-q对应是借代的表现还是同源一致的确证83
第三节 度量词的来源86
第四节 阜邑之词比较,及力与雷、龙之关系91
第五节 府、库、廪、庾之词的来源95
第八章 基本词汇比较(二)97
第一节 十进制数的发生97
第二节 一至十的数100
第三节 百、千、万的由来105
第四节 千、万和虿、万109
第五节 量词比较111
第九章 基本词汇比较(三)——十二神兽与天干地支的秘密117
第一节 关于十二时兽及干支的假定117
第二节 十二时兽的来源120
第三节 十二兽与地支126
第四节 十进数码与天干129
第十章 基本词汇比较(四)——称谓词与称代词比较131
第一节 亲属称谓词比较131
第二节 称代比较附论“等”、“每”的称代性135
第十一章 基本词汇比较(五)——自然现象与肢体词143
第一节 自然现象143
第二节 肢体词149
第四篇 语法系统比较157
第十二章 导论157
第一节 比较语法的作用157
第二节 比较语法的实质与方法158
第三节 比较语法的哲学基础159
第四节 语言三要素的不同发展个性164
第十三章 苗语和汉语的“形态”167
第一节 数167
第二节 格171
第三节 性173
第四节 形容词和副词的级175
第十四章 苗、汉语的词头和词尾及其共同基础181
第一节 词头词尾和苗、汉语的“形态”181
第二节 词头和词尾的“意义”182
第三节 古汉语、苗语词头词尾间的联系193
第四节 词头词尾的来源及其基础196
第五节 词头和词尾的发展199
第六节 “然”及“类然”尾的由来和发展兼论得字204
第十五章 词序比较(一)221
第一节 附加成分的词序221
第二节 偏正式与正偏式222
第三节 偏正与正偏的共同基础233
第四节 从正偏式到偏正式的动因236
第十六章 词序比较(二)239
第一节 指示系统及其词序239
第二节 古汉语的指示系统,附论“者”、“也”242
第三节 苗语、汉语指示系统的共同基础——复合指示249
第四节 古汉语前后指示词的音值探讨255
第十七章 句法比较(一)——判断句与判断词257
第一节 带语气词“也”或“者……也”的判断句257
第二节 带系词的判断句,附论“宜”“是”并行262
第三节 判断的否定形式268
第四节 “为”与判断词的区别及其用途271
第十八章 句法比较(二)275
第一节 苗语和汉语的复杂谓语275
第二节 复杂句比较280
第三节 苗语、汉语的被动句287
第四节 被动式及被动介词“被”、“见”之由来293
第十九章 句法比较(三)296
第一节 已然式和诚然式296
第二节 矣、焉之关系及来源301
第三节 喟叹句和喟叹词“哉”303
第二十章 句法比较(四)祈使句和祈使词308
第一节 普通命令式308
第二节 敦促命令式324
第二十一章 主要虚词之比较331
第一节 助词331
第二节 主要介词338
第三节 “把”、“以”之关系及处置式形成的条件347
第四节 连词比较355
第二十二章 疑问和否定373
第一节 疑问代词与疑问副词373
第二节 疑问语气词388
第三节 否定的方式396
第四节 新发现的古代汉语否定词407
第五节 否定词和疑问词的关系412
第五篇 余论417
第二十三章 苗语和汉语最后分化的时间417
第一节 苗、汉语的共同基础417
第二节 苗语和汉语的基本差别421
第三节 最后分化的时间424
第二十四章 苗、汉语的比较与汉字430
第一节 汉字和汉语的矛盾430
第二节 文字的民族性432
第三节 六书的得失436
第四节 新文字学的基本原则442
第五节 甲骨文词释例450
第六节 小结461
第二十五章 苗、汉语比较与苗族来源462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悬案462
第二节 语源与族源463
第三节 从地下史料和纸上史料看苗族入湘的年代及迁湘的缘由464
第四节 苗族的族称与殷商族名的关系及沅、湘之称的来源467
第五节 饕餮与苗族469
第六节 高祖夋——殷商与苗人的祖先神475
第二十六章 苗夷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481
第一节 苗夷语言之发生482
第二节 语言发展的动力484
第三节 苗夷语言的初始阶段485
第四节 原始语言阶段488
第五节 文明语言阶段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