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199615.jpg)
- 刘嵘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2067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
第一节 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2
二、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10
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践标准的统15
第二节 解决现代化建设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1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20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6
三、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关系30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社会主义35
第三节 邓小平哲学思维的主要特点39
一、行动哲学,重在运用39
二、唯实唯效,重在发展41
三、思维辩证,灵活创新46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50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创造者51
一、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们自己的历史51
二、社会规律实际上是人们行动的规律54
三、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民的事业56
第二节 人民利益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60
一、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对人民负责61
二、现代化建设首先是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64
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和战略任务67
第三节 努力建成现代化、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69
一、共同富裕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系70
二、物质的、政治的和精神的生活需要及其三者的相互关72
三、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77
第三章 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82
第一节 一切从实际出发83
一、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或本本出发83
二、从实际出发,要从“国内外实际”出发89
三、从实际出发,要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93
第二节 从国情出发96
一、从国内实际出发,要从生产方式分析和把握国情96
二、必须认识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依据107
第三节 从当今时代及其特征出发109
一、从国外实际出发,要把握时代变化的大趋势109
二、当今时代主题和特征的新发展113
三、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根据117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共性与个性1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共性与个性122
一、共性个性辩证关系的道理是辩证法精髓122
二、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28
三、既不要照搬别国社会主义模式,又不要全盘西化131
第二节 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建设的共性与个性135
一、所有制关系的共性与个性135
二、分配关系的共性与个性141
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共性与个性143
第三节 现代化建设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46
一、一切事物都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147
二、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149
三、运用价值规律的统一性与灵活性15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论154
第五章 中国现代化与生产力发展论154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155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160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66
四、只有高度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169
第二节 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长期的根本任务172
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看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长172
二、从当代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看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长期176
三、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看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长期的根本178
第三节 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180
一、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与物质的生产力的关系182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寄希望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185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89
第六章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193
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某些方面和环节与生产力发展要194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状况是改革的客观依据194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9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5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08
一、正确处理旧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209
二、正确处理政治体制的缺陷与新经济关系之间的矛盾,213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全面进218
第三节 改革的阶段性、全面性、长期性224
一、体制改革的阶段性224
二、体制改革的全面性228
三、体制改革的长期性233
第七章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对外开放与矛盾辩证法242
一、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43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因与内因243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内部矛盾性与外部矛盾性248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254
第二节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一分为二观点和方法258
一、各国、各民族一分为二的两重性与我国的对外开放259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对外开放中的对立和统一264
三、全面开放与各领域开放的统一267
第三节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中的几个关系273
一、正确处理“洋”与中的关系273
二、正确处理学习与排斥、吸收与创新的关系279
三、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284
第八章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检验标准288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89
第一节 实践标准289
二、实践标准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294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其现实表现298
第二节 生产力标准303
一、生产力标准是检验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303
二、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307
三、正确理解生产力标准,克服片面性认识310
第三节 “三个有利于”标准314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发展315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319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对姓“社”姓“资”的认识问321
结束语325
后记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