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列宁哲学思想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列宁哲学思想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191353.jpg)
- 李砚田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01885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列宁,V.I.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列宁哲学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的历史必然性1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的新发展3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5
第三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果8
第四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哲学斗争11
第二章 列宁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6
第一节 列宁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在俄国无产阶级中指导地位的确立16
第二节 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 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3
第三节 研究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战争问题 发展唯物辩证法26
第四节 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和革命学说28
第五节 创建社会主义制度 探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规律30
第三章 列宁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3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全面继承33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贡献36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主要贡献40
第四节 对唯物史观的主要贡献42
第五节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哲学44
第四章 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意义49
第一节 继承列宁哲学遗产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49
第二节 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52
第三节 指导对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新成果作哲学概括55
第四节 指导对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批判56
第一篇59
第一节 哲学上从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基本哲学路线的斗争60
第二节 两条基本哲学路线的区别63
第三节 坚持唯物主义路线反对唯心主义路线是列宁的一贯哲学立场69
第六章 列宁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74
第一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75
第二节 使运动和物质分离就是转到唯心主义方面去81
第三节 时空观念的可变性没有推翻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86
第四节 因果性和必然性的表述方式问题 不取消因果性和必然性的客观性问题92
笫七章 列宁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97
第一节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什么是第二性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98
第二节 感觉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特性之一100
第三节 在“经验”这个字眼下可以隐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104
第四节 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前提108
第八章 列宁论认识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114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特征114
第二节 认识的基本要素120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四项要求120
第三节 认识的三个基本原则122
第九章 列宁论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33
第一节 揭露新的方面、关系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无限过程133
第二节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和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135
第三节 近似一串圆圈的螺旋式上升运动139
第四节 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认识方法143
第十章 列宁论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47
第一节 真理的两个问题和客观真理147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53
第三节 真理是全面的和具体的158
第四节 真理是过程162
第十一章 列宁论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165
第一节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165
第二节 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170
第三节 对实践标准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也可以作主观主义的解释174
第四节 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178
第五节 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180
第十二章 列宁论自然科学的革命和辩证唯物主义183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革命和物理学危机的实质183
第二节 物理学唯心主义的错误及其认识根源186
第三节 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意义189
第二篇195
笫十三章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及黑格尔辩证法19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最新的科学进化论196
第二节 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主义外壳和“真理的内核”199
第三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和推进205
第一节 《辩证法的要素》的形成210
第十四章 列宁论唯物辩证法的要素210
第二节 《辩证法的要素》的主要内容215
第三节 《辩证法的要素》为建立辩证法科学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224
第十五章 列宁论两种发展观227
第一节 概括人类认识发展史和当代的实践经验提出两种发展观227
第二节 辩证发展观和庸俗发展观的对立230
第十六章 列宁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244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核心的原理是辩证法史和科学史的概括和总结244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辩证法的钥匙250
第三节 对立统一的公式表现着逻辑和认识的辩证法的本质253
第四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57
第十七章 列宁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266
第一节 对立面的统一、斗争与转化266
第二节 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转化274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279
第三节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诡辩论285
第一节 范畴是认识过程中的小阶段291
第十八章 列宁论唯物辩证法范畴291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298
第十九章 列宁论辩证法、逻辑、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的一致313
第一节 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313
第二节 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致的318
第三节 辩证法和逻辑学是一致的321
第四节 逻辑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致的324
第二十章 列宁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330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基础331
第二节 辩证法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科学方法论335
第三节 系统研究实际运用的辩证法及辩证法在革命策略中的应用340
第三篇345
第二十一章 列宁论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基本思想345
第一节 唯物史观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346
第二节 唯物史观从“假设”到科学的发展352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355
第一节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61
第二十二章 列宁论政治、理论、教育和宗教的社会本质及其作用361
第二节 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67
第三节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372
第四节 宗教是精神上的劣质酒375
第二十三章 列宁论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相互关系381
第一节 历史是由干百万人民群众创造的382
第二节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385
第三节 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394
第四节 政党是由领袖主持的399
第二十四章 列宁论国家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403
第一节 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403
第二节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405
第三节 国家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工具409
第四节 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414
第二十五章 列宁论社会革命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419
第一节 社会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419
第二节 革命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尖锐的形式426
第三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道路429
第四节 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获得胜利434
第二十六章 列宁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439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439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452
第三节 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俄国形式460
第二十七章 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4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475
第二节 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 但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479
第三节 在社会主义下 对抗将会消失 矛盾仍将存在48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485
第五节 只有实现文化革命 才能建成社会主义488
第六节 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494
第二十八章 列宁论哲学的党性原则496
第一节 哲学自始至终都是有党性的49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要求革命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505
第三节 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必须做一个战斗唯物主义者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