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灾害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灾害学
  • 张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2979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灾害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农业灾害学概论3

第一节 灾害学发展概况3

一、灾害学的产生。3

二、“国际减灾十年”活动5

三、中国灾害学研究的发展6

第二节 农业灾害学学科体系9

一、农业灾害学的学科义界9

二、农业灾害学的研究目的13

三、农业灾害学的研究内容13

四、农业灾害学的研究方法15

五、农业灾害学的基本原理17

六、农业灾害学的学科特点18

七、农业灾害学的学科结构19

第三节 农业灾害学学科建设20

一、农业灾害学体制建设20

二、农业灾害学学科队伍建设22

三、农业灾害学学科体系建设23

第二章 农业灾害概论25

第一节 农业灾害系统25

一、灾害系统25

二、农业灾害系统的构成要素29

三、农业灾害系统分类30

四、农业灾害与农业生产的关系33

第二节 农业灾害的性质36

一、灾害的性质36

二、农业灾害的特性39

第三节 农业灾害的成因41

一、农业灾害的发生条件42

二、影响农业灾害发生的因素48

第四节 农业灾害成灾机理56

一、农业灾害的发生过程57

二、农业灾害的发生演变规律66

第五节 农业灾害评估68

一、农业灾害评估的目的和意义69

二、农业灾害评估的原理与方法70

三、农业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85

第三章 农业灾害的预防87

第一节 农业灾害的监测87

一、农业灾害监测的意义87

二、农业灾害监测的项目88

三、农业灾害监测的方式90

第二节 农业灾害的预报96

一、农业灾害预报的意义96

二、农业灾害预报的内容97

三、农业灾害预报的方式99

第三节 农业灾害的防治102

一、农业灾害防治的作用和意义102

二、农业灾害防治的内容103

三、农业灾害防治的措施103

第四节 农业灾害的综合预防108

一、农业灾害综合预防的作用和意义108

二、科技防灾的有效措施110

第五节 农业防灾战略研究114

一、农业防灾预案的作用115

二、农业防灾预案的形式116

第四章 农业灾害的抗救119

第一节 农业灾害的抗御119

一、农业灾害抗御的作用和意义119

二、科技抗灾的基本措施120

第二节 农业灾害的自救123

一、农业灾害救助的作用124

二、农业灾害自救的措施125

第三节 农业灾害的赈救127

一、农业灾害赈救的作用和意义127

二、农业灾害赈救的方式130

第四节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抗救131

一、1998年洪涝灾害基本情况131

二、1998年洪涝灾害的成因132

三、抗洪救灾的主要措施133

四、抗洪救灾工作启示135

第五章 中国农业灾害136

第一节 中国农业灾害演进的历史过程136

一、远古时期的农业灾害136

二、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灾害137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灾害138

四、隋唐时期的农业灾害139

五、宋元时期的农业灾害139

六、明清时期的农业灾害140

七、民国时期的农业灾害140

八、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灾害141

第二节 中国农业灾害的孕灾环境和成灾背景144

一、中国农业灾害的孕灾环境145

二、中国农业灾害的社会经济背景149

第三节 中国农业灾害的发生特征152

一、农业灾害种类多杂152

二、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重灾区156

三、农业灾害具有年际年内的发生规律158

四、农业灾害发生频繁,损失严重161

第四节 农业减灾与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165

一、农业减灾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65

二、农业减灾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166

三、农业减灾是中国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67

第六章 农业气象灾害(一)171

第一节 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及分类171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171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176

三、农业气象灾害的气候背景184

第二节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189

一、水旱灾害对农业的危害189

二、寒热灾害对农业的危害193

三、雹雪灾害对农业的危害199

四、热带风暴和台风对农业的危害201

五、干热风对农业的危害202

六、其它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203

第三节 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206

一、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206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一般性质214

三、农业气象灾害后果的多重性218

第四节 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223

一、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223

二、寒热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227

三、雹雪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230

四、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时空分布规律232

五、干热风的时空分布规律233

六、其它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235

第七章 农业气象灾害(二)238

第一节 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及机理238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共性成因239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个性成因245

三、影响农业气象灾害的因子251

第二节 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252

一、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内容252

二、农业气象灾害等级评估指标254

三、农业气象灾害灾情评估指标266

第三节 农业气象灾害区划268

一、农业气象灾害区划的原则和目的269

二、干旱区划269

三、水涝灾害区划271

四、干热风区划273

五、低温冷害区划276

六、冻害区划279

第四节 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方法282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天气学预报方法282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气候趋势预报284

三、森林火险的气象预报288

四、谚语预测农业气象灾害289

第五节 农业气象灾害的抗救措施290

一、生物工程措施291

二、水土工程措施295

三、防灾减灾的农业技术措施296

四、防灾的社会措施305

第八章 农业生物灾害(一)308

第一节 概述308

一、农业生物灾害的定义及类别308

二、农业生物灾害的发生特点310

三、农业生物灾害与其它农业灾害的关系312

四、农业生物灾害发生的历史与现状313

五、我国农业生物灾害防治成就315

第二节 农业生物灾害的灾原特点317

一、病原317

二、害虫322

三、农田杂草326

四、鼠害灾原329

五、鸟害灾原332

第三节 农业生物灾害的灾象特征333

一、病害灾象333

二、虫害灾象335

三、草害灾象336

四、鼠害灾象336

第四节 农业生物灾害的成灾规律337

一、灾原分析337

二、成灾过程338

三、灾害成因339

第五节 农业生物灾害区划345

一、内蒙高原区346

二、新疆、甘肃灌溉农业区346

三、青藏高原区346

四、东北区347

五、黄土高原区347

六、华北区347

七、长江流域区348

八、东南沿海区348

九、云贵高原区349

第九章 农业生物灾害(二)350

第一节 重大农业虫灾的发生演变规律350

一、东亚飞蝗350

二、水稻螟虫355

三、玉米螟360

四、小麦吸浆虫364

五、粘虫367

六、棉铃虫371

七、松毛虫374

第二节 重大农业病、草、鼠、兽、鸟灾害的发生演变规律382

一、小麦赤霉病382

二、小麦锈病384

三、稻瘟病389

四、野燕麦391

五、播娘蒿392

六、稗草393

七、马唐394

八、褐家鼠394

九、黑线姬鼠396

十、达乌尔黄鼠397

十一、中华鼢鼠398

十二、草兔399

十三、关于麻雀问题400

第三节 农业生物灾害的预测预报401

一、农业生物灾害的测报类型401

二、农业生物灾害的调查取样方法402

三、农业生物灾害的测报方法405

第四节 农业生物灾害的综合防治413

一、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策略413

二、我国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对策417

三、农业生物灾害防治技术418

第十章 农业环境灾害424

第一节 农业环境灾害概论424

一、农业环境灾害的概念424

二、农业环境灾害的基本类型426

三、农业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434

第二节 农业环境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与影响437

一、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437

二、土壤生态失调危害448

三、农业生物群落生态失调危害455

第三节 农业环境灾害的发生发展457

一、农业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457

二、土壤生态失调的发生发展465

三、农业生物群落结构失调的发生发展475

四、农业环境灾害的人为诱发479

第四节 农业环境灾害灾情评估及预测预报483

一、农业环境灾害的灾情评估483

二、农业环境灾害的预测预报496

第五节 农业环境灾害的抗灾救灾与减灾505

一、开展全面积极的预防是农业环境灾害抗灾救灾的首要任务505

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508

三、治理土壤侵蚀与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技术方法513

主要参考文献5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