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外感病辨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外感病辨治](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181213.jpg)
- 柯雪帆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19425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外感病辨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外感病辨治简史1
一、先秦时期对外感病的认识1
二、外感病辨治奠基于《黄帝内经》1
总论篇1
三、《伤寒论》建立了外感病辨治体系3
四、晋唐医家充实了对外感病的多种认识3
五、百家争鸣多元发展的宋元时期4
六、外感病辨治渐趋成熟的叨清时期6
七、寒温统一与中西医汇通的尝试8
八、奶年来的新进展8
第二章 外感病的病因与发病9
第一节 外感病的病因9
一、六淫9
二、疠气10
一、外感病发病原理11
三、诸虫11
第二节 外感病的发病11
二、外感病发病诸因素12
三、外感病发病形式12
第三章 外感病的主要辨证方法13
第一节 伤寒六经辨证13
一、太阳病14
二、阳明病15
三、少阳病16
四、太阴病17
五、少阴病17
六、厥阴病18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19
一、卫分证19
二、气分证20
三、营分证21
四、血分证21
第三节 三焦辨证21
一、上焦证候21
二、中焦证候22
三、下焦证候22
第四章 外感病的诊断方法23
第一节 外感病的望诊23
第二节 外感病的闻诊28
第三节 外感病的问诊28
第四节 外感病的切诊30
第五章 外感病的治则治法31
第一节 外感病的治则32
一、虚实补泻32
二、麦里先后33
三、分辨寒热34
四、调整阴阳35
第二节 外感病的常用治法36
一、内服法36
二、外治法43
第六章 外感病的预防和护理45
第一节 外感病的预防46
第二节 外感病的护理48
症状篇51
第七章 全身症状51
第一节 发热51
第二节 恶寒55
第三节 寒战56
第四节 四肢冷58
第五节 出血60
第六节 黄疸63
第七节 水肿65
第八节 痉症68
第九节 汗出异常71
第八章 精神神经症状76
第一节 烦躁76
第二节 不寐79
第三节 嗜睡82
第四节 善忘84
第五节 发狂86
第六节 谵语87
第七节 昏迷90
第九章 头身症状92
第一节 身痛(附:项强、身重、四肢痛)92
第二节 头痛93
第三节 眩晕96
第四节 渴饮98
第五节 咽干100
第六节 咽痛101
第七节 耳聋103
第十章 胸腹症状105
第一节 胸胁痛105
第二节 心下痞108
第三节 胃脘痛109
第四节 腹痛111
第五节 腹胀114
第十一章 脏腑症状117
第一节 心悸117
第二节 咳嗽120
第三节 气喘122
第四节 呕吐124
第五节 懊?侬127
第六节 食欲异常129
第七节 腹泻131
第八节 便秘135
第九节 小便不利137
证候篇144
第十二章 病邪在表证候144
第一节 寒邪袭表腠理闭塞证144
第二节 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证146
第五节 寒湿阻遏卫阳证146
第三节 风热侵袭卫表证147
第四节 湿热遏郁肌表证148
第六节 暑湿初犯表里同病证149
第七节 燥邪侵袭肺卫证150
第一节 热郁胸膈证151
第十三章 邪郁胸膈证候151
第二节 痰热结胸证152
第三节 热实结胸证153
第四节 寒实结胸证154
第五节 饮停胸膈证155
笫十四章 邪在少阳膜原证候156
第一节 正邪分争证157
第二节 热郁少阳证158
第三节 邪留三焦证159
第四节 邪伏膜原证160
第十五章 病邪在肺证候161
第一节 痰热壅肺证162
第二节 痰湿阻肺证163
第三节 痰饮在肺证164
第四节 燥热伤肺证165
第一节 热郁胆腑证167
第十六章 邪郁肝胆证候167
第二节 热郁发黄证168
第三节 寒湿发黄证169
第四节 热盛动风证170
第五节 寒郁肝经证171
第十七章 邪在肠胃证候172
第一节 痞证172
第二节 阳明腑实证174
第三节 湿热结聚肠胃证175
第四节 湿热下利证176
第五节 寒湿下利证177
第十八章 邪在下焦证候179
第一节 膀胱蓄水证179
第二节 下焦湿热郁结证180
第三节 湿热淋证181
第四节 下焦蓄血证182
第五节 热入血室证184
第十九章 热在气分证候184
第一节 阳明经热证185
第二节 热盛气津两伤证186
第三节 热邪弥漫三焦证187
第二十章 邪在营血证候188
第一节 营分热证189
第二节 血热妄行证190
第三节 营血证候与卫气证候同病191
第四节 阴斑证192
第五节 寒凝血脉证193
第二十一章 邪热伤阴证候194
第一节 肺胃阴伤证195
第三节 阴虚火炽证196
第二节 邪留阴分证196
第四节 真阴欲竭证197
第五节 阴虚动风证198
第六节 肠燥津亏证199
第二十二章 邪伤气血证候200
第一节 邪伤心脏证200
第二节 中气不足证201
第三节 脾胃气虚证202
第四节 虚寒下血证203
第二十三章 邪伤阳气证候204
第一节 阴盛阳衰证205
第二节 阳亡阴竭证206
第三节 阳虚水泛证207
第四节 脾肾阳虚证207
第五节 寒湿伤阳证208
第二十四章 心包证209
第二十五章 厥脱证211
疾病篇215
一、感冒215
二、麻疹220
三、水痘226
四、带状疱疹229
五、病毒性肝炎233
1.甲型病毒性肝炎233
2.乙型病毒性肝炎240
3.丙型病毒性肝炎248
4.重症肝炎253
六、脊髓灰质炎263
七、急性胃肠炎268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277
九、登革热288
十、流行性腮腺炎291
十一、狂犬病294
十二、流行性出血热299
十三、艾滋病308
十四、败血症313
十五、白喉318
十六、百日咳323
十七、伤寒329
十八、细菌性痢疾334
十九、霍乱340
二十、破伤风347
二十一、肺结核病351
二十二、结核性脑膜炎356
二十三、急性扁桃体炎362
二十四、猩红热365
二十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69
二十六、淋病374
二十七、阿米巴痢疾378
二十八、疟疾384
二十九、钩端螺旋体病391
三十、血吸虫病401
三十一、绦虫病407
三十二、丝虫病410
三十三、钩虫病416
三十四、蛔虫病421
三十五、急性支气管炎426
三十六、细菌性肺炎431
三十七、肺炎支原体肺炎439
三十八、病毒性心肌炎444
三十九、急性胆囊炎451
四十、急性胰腺炎459
四十一、急性肾小球肾炎469
四十二、肾盂肾炎475
四十三、风湿性关节炎481
四十四、荨麻疹485
附录一:历代外感病资料选辑490
一、伤寒490
二、伤风491
三、风温492
四、温病492
五、春温493
六、暑温494
七、湿温495
八、伏暑496
九、秋燥496
十、冬温497
十一、温疫497
十三、大头瘟498
十二、温毒498
十四、烂喉痧499
十五、白喉499
十六、乳蛾500
十七、丹毒500
十八、顿咳500
十九、疟疾501
二十、痢疾502
二十一、天花503
二十二、麻疹503
二十三、水痘504
二十四、劳瘵504
二十五、梅毒504
二十六、狂犬病505
二十七、沙虱热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