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柏拉图哲学述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范明生著(内蒙古财经大学)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2074·431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柏拉图哲学述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柏拉图的时代、生平、思想渊源和著作1
第一节 时代特征1
一、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4
二、民主政体陷入危机5
三、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信仰、法制陷于解体8
第二节 生平活动11
一、青少年时期11
二、游历时期18
三、学园时期21
四、三次西西里之行27
第三节 思想渊源30
第四节 著作38
一、真伪39
二、编年和分期43
三、内容和形式56
第二章 认识论64
第一节 早期唯理智主义的认识论65
一、唯理智主义67
二、认识的矛盾进展71
第二节 回忆说72
一、认识来源:天赋74
二、认识过程:回忆80
三、认识对象:理念85
第三节 心灵转向说89
一、从回忆说到心灵转向说90
(一)哲学家和非哲学家:两个世界、两种认识的对立90
(二)从回忆说到心灵转向说94
二、心灵转向说98
(一)“日喻”的基本内容98
(二)“线喻”的基本内容101
(三)“洞喻”的基本内容104
三、认识过程:影象、信念、理智、理性105
(一)第四等级(AD):想象和可感事物的影象106
(二)第三等级(DC):信念和可感事物109
(三)第二等级(CE):理智和居间者数理学科115
(四)第一等级(EB):理性和理念世界121
第三章 理念论130
第一节 早期苏格拉底学派的理念论131
第二节 中期的理念论140
一、理念是本体142
二、理念是目的151
三、理念是共相168
四、理念是模型173
第三节 对中期理念论的自我批评180
一、青年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念论181
二、对中期理念论的自我批评190
(一)理念和可感事物相互之间并不是彻底对应关系192
(二)“分有说”、“摹仿说”无法解释理念和事物的结合194
(三)分离的理念是无法认识的201
第四节 后期改革的理念论205
一、诸神和巨人们的战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206
二、改革的理念论217
第五节 理念世界和二元论问题225
一、理念世界225
二、二元论问题232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240
第四章 辩证法258
第一节 辩证法思想的先驱260
第二节 辩证法的含义和作用266
第三节 问答法——“理智助产术”277
第四节 假设法——二律背反:理念—范畴的矛盾进展——《巴门尼德篇》的辩证法286
一、辩证法发展的新阶段290
二、假设法——二律背反297
(一)辩证法的对象和特征297
(二)假设法——二律背反301
甲、第一组假设303
乙:第二组假设307
第五节 理念—范畴体系的对立统一——《智者篇》的辩证法313
一、辩证法的对象:范畴体系314
二、对立统一的范畴体系317
第六节 认识论、理念论、辩证法的统一322
第五章 自然哲学330
第一节 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331
第二节 基本理论前提339
一、继续坚持两个世界的对立340
二、“得穆革”:创造的动因342
三、模型和摹本345
第三节 基本范畴348
一、物质和元素349
(一)物质是客观的、永恒的349
(二)物质和元素的几何结构353
二、运动361
三、空间365
四、时间369
第四节 宇宙演化论374
第六章 社会政治学说381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383
第二节 国体:国家的职能和社会各阶级386
(一)第三等级:农民、工匠、商人、佣工387
(二)第二等级:辅助者、武士388
(三)第一等级:统治者389
(四)奴隶问题393
第三节 政体及其变革398
一、荣誉政体399
二、寡头政体400
三、民主政体402
四、僭主政体405
第四节 理想国407
一、所有制408
二、妇女、婚姻、家庭410
(一)妇女的地位410
(二)婚姻和家庭412
三、教育414
四、“第二好的国家”和法治420
五、理想国的建立427
第五节 批判和批判的批判431
第七章 道德伦理学说438
第一节 美德是知识439
第二节 幸福论444
第八章 灵魂论456
第九章 至善论468
第十章 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及其影响478
一、古代481
第一节 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481
二、早期基督教神学484
三、中世纪488
四、文艺复兴时期492
第二节 近代494
第三节 现代505
附录515
年表515
柏拉图谱系表523
书目524
第一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524
第二类工具书525
第三类柏拉图原著526
第四类古代著作528
第五类近代和当代著作531
人名译名对照表547
后记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