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药学史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药学史料](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156127.jpg)
- 薛愚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4529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药学史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其经济文化与药学(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2000年)1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1
一、原始人类的疾病1
第一编 中国古代药学史(公元前50万年—公元265年)1
二、原始人类对疾病的处理(医疗)3
第二节 药物的萌芽4
一、对“火”的认识与利用5
二、“酒”的起源与利用7
小结10
一、商朝社会(国家)的形成与药学11
第二章 商周时期的药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75年)11
第一节 商朝的经济文化与药学11
二、商朝的医药14
(一) 巫和巫术的出现15
(二) 药的出现(药食同源)16
1.桃仁、郎李仁、杏仁的发现16
2.朱砂的应用17
3.药酒19
4.汤剂20
第二节 周朝社会的强盛及衰落21
一、周代的经济文化22
二、周代的科学技术23
三、周代的药学24
(一) 《诗经》与采药26
(二) 《山海经》记载的药物32
小结46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药学(公元前475—公元265年)47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与药学47
一、战国时期的科学与药学47
二、扁鹊与巫医的斗争49
三、《离骚》中的本草52
第二节 前、后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65年)57
一、前后汉时期文化科学的成就58
二、前后汉时期药学的发展59
三、《五十二病方》61
四、“医工盆”的发现71
五、《神农本草经》的诞生80
(一) 《神农本草经》以前的本草学80
(二) 《冲农本草经》编著年代问题84
(三) 《神农本草经》的命名问题86
(四) 《神农本草经》的著者问题88
(五) 《神农本草经》的辑本89
(六)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93
(七) 《神农本草经》中的无机药物化学知识98
(八) 对《神农本草经》中几种药物的认识及评价104
第三节 多神农本草经》对以后本草学的影响113
一、《伤寒论前方》(公元前102—公元30年)113
二、《治百病方》(武威药方,公元25—88年)114
三、《说文解字》中的药物(公元100—121年)118
五、华佗对药学的贡献121
(一) 《伤寒论》中的药物121
四、张仲景对药学的贡献(公元150—219年)121
(二) 《金匮要略》中的药物127
六、我国制药化学的肇端138
(一) 《周易参同契》中的几点化学知识144
(二) 丹术与医药的关系149
七、后汉书中的药物150
八、《神农本草经》对汉以后本草学的影响151
小结152
第一节 社会背景和医药发展153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药学(公元265—960年)153
第二编 中国中古时期的药学(公元265—1840年)153
第二节 本草学的发展159
一、《吴普本草》159
二、陶弘景与《本草经集注》(公元500年)160
三、我国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公元659年)165
四、食治学的发展——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对营养学发展的影响(公元714年?)169
五、外来药的引入——李珣编撰《海药本草》173
第三节 炼丹术与制药化学176
一、炼丹术的发展176
二、葛洪对制药化学的贡献180
第四节 我国第一部制药专书——《雷公炮炙论》(公元479年)182
第五节 方剂学的发展185
一、葛洪与《肘后备急方》(公元341年?)185
二、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公元610年)189
三、孙思邈撰著《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公元652年)193
四、王焘与《外台秘要》(公元752年)198
第六节 中外药学交流201
小结205
第五章 宋元金时期的药学(公元960—1369年)207
第一节 社会背景和药学发展207
一、《日华子诸家本草》(公元968—975年)211
第二节 宋代初期的本草著作211
二、《开宝本草》212
(一) 《开宝新详定本草》(公元973年)212
(二) 《开宝重定本草》(公元974年)213
三、《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公元1057—1061年)214
四、苏颂《图经本草》(公元1058—1061年)216
五、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图经》(公元1086—1093年)218
第三节 由《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至《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的编纂过程(公元1082—1117年)220
一、《本草衍义》(公元1116年)225
第四节 《证类本草》以后的著作225
二、郑樵的《本草成书》及《通志》中的药物(公元1161年)228
三、《珍珠囊》(公元1115—1234年)231
四、《绍兴本草》——《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157—1159年)231
五、《汤液本草》(公元1321年)233
第五节 药物炮炙加工的进步234
第六节 方剂的发展237
第七节 《苏沈良方》和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的药议240
第八节 法医学《洗冤录》中有关毒药学的记载(公元1247年)245
第九节 宋元金时代的中药和营养学247
第十节 宋元金时代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250
第十一节 朱元金时代的中外药学交流251
小结255
第六章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公元1368—1840年)257
第一节 明代(1368—1644年)药学成就257
一、社会背景257
二、明代的医药制度258
三、明代的药学成就261
四、李时珍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及其对世界药学的影响275
(一) 李时珍的生平275
(二) 《本草纲目》的编著277
五、中外药学的交流284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的药学成就(公元1644—1840年)288
一、社会背景288
二、清代的医药制度294
三、清代的药学著作298
(一) 本草学298
(二) 方剂学309
小结312
第三编 中国近代药学史(公元1840—1949年)315
第七章 鸦片战争到民主主义时期的药学(公元1840—1919年)315
第一节 社会背景315
第二节 鸦片战争及其后果316
第三节 西方药学之输入319
一、传教士设区院、售西药320
二、翻译有关医药书刊,介绍西方医药知识322
第四节 太平天国重视药物,严厉禁烟328
第五节 学习外国药学知识331
一、《万国药方》333
二、东方药学的输入与吸收340
三、《新万国药方》342
小结347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发生及影响349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药学(公元1919—1949年)349
第二节 旧中国的药学教育351
一、历史概况351
二、各校沿革356
小结381
第三节 旧中国中药概况383
一、中药遭受歧视、摧残的厄运383
二、中药的内销情况387
三、中药的外销情况401
四、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中药业405
(一) 外国设立的学校和研究机构410
第四节 近代中药的科学研究简况410
一、药学研究机构410
(二) 我国自办的药学研究机构411
二、药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420
(一) 一般药学文献的整理420
(二) 植物学、生药学的研究423
(三) 中药药理的研究425
(四) 中药的化学研究426
(五) 中药临床实验的研究429
一、药品的输入439
第五节 中国近代的制药工业439
二、旧中国的制药工业446
(一) 上海制药业概况446
(二) 北京制药业概况452
(三) 天津制药业概况455
(四) 抗战时期的后方制药业458
三、制药业不发达之原因461
第六节 药学书刊简介464
第七节 中华药典478
第八节 药品检验机构简介482
小结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