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
  • 梁茂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925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证研究的概况1

一、证研究的起因2

二、证研究的运行轨迹3

第二章 证本质研究的困惑与启示7

一、五脏证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8

(一)肾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8

(二)脾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12

(三)心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15

(四)肺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17

(五)肝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18

(六)五脏本质研究困惑的症结19

(一)阴虚证和阳虚证本质研究的现状21

二、阴虚证和阳虚证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21

(二)阴虚证和阳虚证本质研究的困惑23

(三)阴虚证和阳虚证本质研究存在问题的症结27

三、寒证和热证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28

(一)寒证和热证本质研究的现状28

(二)寒证和热证本质研究的困惑30

(三)寒证和热证本质研究问题的症结34

四、血瘀证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35

五、以环核苷酸为指标的证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40

六、微观辨证的可行性分析48

第三章 证的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与问题63

一、病因模型证属性认定的问题64

二、症状在动物模型证属性认定中的问题65

三、由证本质研究的结论认定动物模型证属性的问题67

四、方药反证法在动物模型证属性判断中的问题69

五、中医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的方法和对策74

第四章 证的规范化研究的取向与评估78

一、单证规范的思路与方法78

二、综合性证的规范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83

三、证的法规样规范的利弊89

(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证的问题面面观90

(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证的问题纵横谈100

四、症状在病证规范中的定量处理问题106

(一)病证所辖症状的专属性问题107

(二)症状轻重程度的量化问题110

(三)病证所含症状的数量问题112

五、证的规范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程序114

(一)证名的规范114

(二)证的数量的规范115

(三)证与病相互关系的规范116

(四)证属症状及其数量的规范116

(五)证的诊断标准的规范117

(六)证的纳入病例标准的规范118

(七)证的症状疗效判定标准的规范118

一、证与证候123

第五章 与证易混概念的辨识123

二、证与症(状)126

三、证与病机130

四、证与证型133

五、证与病134

第六章 辨证论治在中医诊疗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得失137

一、审因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138

二、审机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141

三、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144

四、抓主症治疗与辨证论治的关系148

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的类型和地位问题150

(一)辨证论治的现状与表现形式153

六、辨证论治在中医诊疗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得失153

(二)辨证论治特色地位的基本估计157

(三)辨证论治的利弊得失158

第七章 证研究的突破口168

一、对前期选定突破口的回顾169

二、中医证研究的突破口应当选在何处174

(一)在辨证论治经验事实的矛盾中选定175

(二)在学术争鸣的焦点问题上选定176

(三)在证本质研究存在的基本问题中选定178

第八章 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现实存在的逻辑矛盾181

一、统编教材中证名质疑182

二、新创诸证辨析184

三、八纲证与二级证发难185

四、脏腑证析疑187

五、证概念的定义之思考189

第九章 与证相关的概念(范畴)和理论192

一、证与阴阳和阴阳学说193

二、证与脏腑、脏腑学说和五行学说197

三、证与八纲和六淫204

四、证与气血津液及其它208

第十章 证的理论研究与中医发生学研究213

一、问题的提出213

二、中医发生学研究方法的初步尝试215

三、中医发生学研究的定义和目标222

四、开展中医发生学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26

五、中医发生学研究在证的理论探讨中的运用230

第十一章 证的研究与中医学发展观232

一、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33

二、几种样式的中医学发展观236

三、中医药学研究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244

(一)中医学赖以建构的哲学基础245

(二)中医学的遗传与变异250

(三)中医学的证实与证伪260

四、中医证研究中的哲学问题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