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活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活心理学
  • (美)勒 格(Lngo,J.O.)著,(美)赫尔希(Hershey,G.L.)著;符仁方等译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00247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67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7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活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有成效的行为1

第一章 健全个性和心理学理论3

学习提示3

引言4

学生的观点5

本章的重要性6

基本理论与研究6

卓越健全人的典型6

第二章 有成效的学习理论与方法6

令人满意的人7

自我实现的人9

极为机灵的人18

社会生活23

健全个性形成的途径26

健全个性的整体观31

基本的心理学理论32

人本主义心理学观33

行为主义心理学观35

精神分析派心理学观38

新兴的心理学观点40

“接近—回避”冲突47

未解决冲突的结局47

“接近—接近”冲突47

“回避—回避”冲突47

各种理论的全面统一48

与人相处52

个人独处52

生活上的应用52

社会生活57

学习提示61

学生的观点62

引言62

本章的重要性63

自我与学习64

学习的主观要素64

基本理论与研究64

过去的经验与学习66

智力、遗传与学习66

不同的智力与学习69

动机与学习73

情绪与学习74

一般的和个人的学习曲线77

学习的客观要素77

潜在的学习79

遗忘与记忆82

基本的学习过程89

强化、惩罚以及强化的时间安排98

泛化与分化(概括和区分)105

消退106

模仿106

塑造行为108

特殊的学习方法109

生活上的应用112

与人相处112

个人独处112

社会生活115

学习提示120

第三章 有成效思维的理论和方法120

引言121

学生的观点122

本章的重要性123

基本理论与研究123

思维的理论123

行为模式论125

认知模式论127

精神分析模式论129

动机和思维133

思维的主观要素133

自我和思维133

情绪和思维134

个性和思维135

思维的客观要素136

科学的方法137

长期的计划142

创造性思维147

大脑两半球的利用151

生活上的应用154

个人独处154

与人相处157

社会生活158

第二编 人类行为的发展161

第四章 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期163

学习提示164

引言164

学生的观点165

本章的重要性165

基本理论与研究166

遗传166

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166

环境168

胎儿期173

自我意识173

出生缺陷174

遗传咨询175

营养178

母亲的情绪181

胎儿的成长183

出生185

婴儿期(出生一两岁)185

爱的巨大力量186

学习19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94

感知运动阶段199

运动、语言和智力的发展200

基本的信任204

幼儿期(三—七岁)206

前运算阶段206

游戏、模仿和自居作用210

语言的发展213

学前教育214

儿童晚期(六—十二岁)217

具体运算阶段217

思维对学习的作用219

单侧化与性别差异221

健全的亲子关系222

青年期(十三—十七岁)224

形式运算阶段225

同一性成就227

个人独处232

生活上的应用232

与人相处234

学习提示242

第五章 成年期、老年期和死亡242

引言243

学生的观点243

本章的重要性245

基本理论与研究245

青年期245

走向成熟246

成年初期和中期249

生物性的成熟252

认知的成熟254

社会性的成熟255

老年期263

年老预备期265

年老化过程266

居丧过程274

濒死和死274

濒死过程275

生活上的应用280

个人独处280

与人相处281

社会生活281

第六章 动机284

学习提示284

引言285

学生的观点286

本章的重要性286

基本理论与研究287

犹太教和基督教288

宿命论288

宗教的和哲学的观点288

利己主义290

利他主义291

理性主义292

享乐主义293

心理学的观点294

行为主义模式295

精神分析模式300

人本主义模式305

动机的原理311

我们的许多动机都是习得的312

动机可以改变312

动机来自内外315

动机的基础结构316

生活上的应用320

个人独处320

与人相处323

社会生活324

学习提示326

第七章 情绪326

引言327

学生的观点328

基本理论与研究329

本章的重要性329

情绪的发展329

情绪发展的阶段330

情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332

情绪与学332

情绪的积极作用333

发展积极情绪的方法337

为什么我们要否认自己的情绪339

消极的情绪341

对待消极情绪的方法346

情绪的控制、推理和生物反馈347

生物反馈348

情绪的整合原则351

个人独处354

生活上的应用354

与人相处357

社会生活359

学习提示364

第八章 知觉364

引言365

学生的观点366

本章的重要性367

基本理论与研究369

知觉的发展369

内感受器369

接近外感觉器370

远距外感觉器373

感觉之间的迁移375

运动376

视觉组织376

知觉中的客观因素376

视觉组合377

对象恒常性378

错觉380

自我概念和知觉384

知觉中的主观因素384

过去经验和知觉386

智能和知觉387

动机和知觉388

情绪和知觉390

知觉整合390

知觉的整合原则391

个性和知觉395

个人独处397

生活上的应用397

与人相处398

社会生活399

第三编 人类行为的动力403

学习提示405

第九章 个性405

引言406

学生的观点407

本章的重要性408

基本理论与研究409

个性描述的水平409

个性的生物决定因素412

决定个性的因素研究412

个性的社会环境决定因素413

个性学说416

自我概念的个性学说416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个性学说418

个性品质的探讨426

个性学习理论的探讨429

超人个性理论的探讨432

专制主义的个性434

描述和研究个性的其它方法434

传统的、内在的和他人指向的个性438

道德品质与个性441

个性发展的整合原理451

生活上的应用452

个人独处452

与人相处453

社会生活455

第十章 正常个性问题的处理458

学习提示458

引言460

学生的观点461

基本理论与研究462

生活与应激状态462

本章的重要性462

生物因素463

心理因素463

社会因素466

处理应激状态的策略问题467

冲突470

冲突是学得的470

目标梯度471

对应激和冲突的防御475

现实定向防御机制476

言语定向防御476

行动定向防御478

情绪定向防御479

生活上的应用484

个人独处484

与人相处486

社会生活488

第十一章 变态个性493

学习提示493

引言494

学生的观点494

本章的重要性496

哪种标准最佳497

统计学的标准497

个体的适应497

基本理论与研究497

确定变态个性的标准497

个性代偿失调的三阶段500

自我防御机制500

自我防御和现实定向防御的区别504

神经症防御系统505

神经症行为的一般表现506

精神性神经症509

焦虑反应510

强迫性神经症510

神经衰弱性神经症512

恐怖性神经症512

疑病性神经症513

癔病性神经症514

抑郁性神经症517

性格障碍518

犯罪防御518

精神病态防御519

性防御520

药物依赖525

情景性暂时神经症527

战争神经症528

学院问题529

心理生理紊乱(身心疾患)530

精神病的防御系统532

机能性精神病533

精神分裂症防御533

妄想型防御535

躁狂抑郁症防御536

更年期忧郁症防御536

有应激的变态个性吗538

生活上的应用539

个人独处539

与人相处540

社会生活541

第十二章 变态个性的诊断、治疗及预防544

学习提示544

引言545

学生的观点546

本章的重要性546

基本理论与研究546

谁能帮助我们改善行为546

向何处求助548

精神保健工作者怎样进行诊断551

整体观点553

心理测验555

人格障碍的治疗560

三种主要心理治疗563

心理(精神)分析疗法563

行为疗法567

人本主义疗法575

各种心理疗法是否可以同时应用579

治疗有用吗581

与精神病患者和睦相处583

生活上的应用587

个人独处587

与人相处589

社会生活590

第四编 亲社会行为和未来学597

第十三章 亲社会心理学与未来学599

学习提示599

引言600

学生的观点601

技术变化601

本章的重要性602

基本理论与研究603

缩短实现距的方法探索605

全面用脑605

实现距605

人性社会化606

社会兴趣608

道德完善609

利他主义610

亲社会行为理论611

精神分析方法611

学习——认知方法613

人本主义的方法615

通过教育填补实现距618

数量上增加的教育618

提高未来教育的质量619

通过人的潜力填补实现距624

社会潜力624

生理潜力628

生活上的应用629

个人独处629

与人相处634

社会生活635

附录637

附录A 生理心理学入门637

附录B 统计学入门647

附录C 研究方法入门653

英汉名词对照表6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