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立法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立法技术手册
  • 周旺生,张建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4883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2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立法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立法技术概述和研究意义1

一、立法技术的概念1

二、研究立法技术的意义3

三、我国立法技术研究的回顾5

四、本书研究立法技术的特点6

一、立法技术的哲学基础和实践基础8

第二章 立法工作的基本要求8

二、立法工作的基本要求11

第三章 立法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24

一、关于立法数量、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4

二、关于繁琐与精简的关系25

三、关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26

四、关于中国国情与外国经验的关系28

五、关于需要与可能的关系30

六、关于全国的法律体系与地方立法的关系31

七、关于原则与具体的关系32

八、关于当前需要与长远目标的关系34

九、关于法律的逻辑体系与实际工作对立法的需要35

的关系35

第四章 立法工作大员的素质要求与训练36

一、立法工作人员的地位和作用36

二、立法工作人员的条件40

三、立法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养43

第五章 立法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48

一、立法工作运用计算机的意义48

二、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立法工作50

三、计算机网络在立法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61

第二编 立法工作的技术问题65

第六章 立法时机的掌握65

一、立法时机成熟的标准65

二、掌握立法时机的基本模式71

三、社会变革与掌握立法时机74

四、掌握立法时机的艺术81

第七章 立法规划85

一、编制立法规划应当解决的问题85

二、编制立法规划应当掌握的情况88

三、编制立法规划的程序92

四、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及其实施与调整94

五、编制立法规划注意事项96

第八章 立法过程103

一、起草法案104

二、审查法案113

三、审议法案119

四、公布法律126

一、调查研究工作130

第九章 立法工作方式130

二、征求意见工作135

三、资料收集工作140

四、论证工作143

五、协调工作147

六、公文工作150

第十章 法律体系的协调与配套154

一、法律体系概述154

二、法律体系协调与配套的要求157

三、配套法与主干法的协调与配套问题161

四、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协调和配套164

五、相邻法之间的协调与配套176

六、特别行政区立法问题179

第十一章 立法解释185

一、立法解释的意义185

二、立法解释机关190

三、立法解释的种类193

四、立法解释的原则196

五、立法解释的程序201

一、办理国际条约与立法技术203

第十二章 办理国际条约的技术问题203

二、国际条约的办理程序与有关技术208

三、办理国际条约中需注意的若干技术性问题231

第十三章 法规清理、法规汇编与法典编纂236

一、法规清理236

二、法规汇编243

三、法典编纂252

第三编 法案表达的技术问题254

第十四章 法律的作用方式与法律表达的要求254

一、法律的作用方式与法律表达254

二、法律的作用方式对法律表达的要求257

第十五章 法案的实质结构262

一、法律规范的特征与法案的实质结构262

二、法案的实质结构267

三、法案的实质结构的适用280

四、法案的实质结构表达的几种处理284

第十六章 法案的形式结构288

一、法案形式结构概述289

二、总则的表达290

三、分则的表达294

四、附则的表达298

五、法案常见内容的表达301

第十七章 法案的结构单位330

一、法案的结构单位概述330

二、独立的结构单位及其应用335

三、附属的结构单位及其应用345

第十八章 法案的附属部分357

一、法案附属部分概述357

二、法案附属部分的表达359

一、列举374

第十九章 常用句式374

二、但书383

三、“的”字结构391

四、除外规定396

第二十章 立法语言400

一、法律适用与立法语言的功能400

二、立法语言的要求400

三、立法用词413

四、立法用句426

五、标点符号的运用438

第四编 立法研究报告写作的技术问题445

第二十一章 立法研究报告概述445

一、立法研究报告的概念和文件形式445

二、立法研究报告的目的和意义452

三、立法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454

四、立法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常用格式456

第二十二章 立法研究报告的内容469

一、回答是什么——法案的调整范围469

二、回答管什么——立法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473

三、回答怎么管——法案所采取的措施477

四、回答谁来管——执法任务由谁承担485

第二十三章 立法研究报告的附件492

一、立法研究报告的附件概述492

二、立法研究报告附件495

第五编 立法评价的技术问题499

第二十四章 立法评价标准499

一、立法评价与立法评价标准499

二、立法评价的标准502

三、立法评价指标506

四、警惕立法误入歧途514

第二十五章 法律、法规实施中的信息反馈517

一、法律实施中信息反馈的概念与意义517

二、法律实施中信息反馈的渠道520

三、法律、法规实施中信息的收集与整理531

四、法律、法规实施中信息的分析534

第二十六章 立法评价方式537

一、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537

二、国家机关评价与学理评价539

一、立法评价应当与立法监督结合起来549

第二十七章 立法评价与立法监督549

二、立法评价与立法监督结合的途径553

三、立法监督制度:法规备案555

四、立法监督的权力及其行使557

第二十八章 立法评价与立法工作的衔接562

一、立法评价必须与立法工作相衔接562

二、立法评价与立法工作安排562

三、立法评价与立法工作相衔接要解决的几个问题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568

附录:56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57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584

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584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585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59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进行政法规发布工作的通知596

法规规章备案规定599

法规汇编编辑出版管理规定602

赛德曼立法理论介绍6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