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教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教 第2卷
  • (日)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1207X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教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卷 道教的展开1

道教和老子 砂山稔1

一、道教和老子1

前言1

《庄子》和老聃传说2

《史记》中的老子传3

汉武帝时代的神仙思想5

成为神仙的老子6

边韶的《老子铭》6

《老子变化经》7

黄老、浮屠和化胡说、《化胡经》8

葛玄的《老子道德经序诀》9

葛洪的老子、老君形象10

寇谦之和太上老君12

《真灵位业图》和元始天尊13

结语14

《道德经》的形成15

二、道教和《道德经》15

《道德经》中“道”的思想16

汉代的《道德经》注释和魏王弼注17

三张的五斗米道和《想尔注》19

《节解》21

《河上公注》23

灵宝派和太玄派26

结语28

隋、初唐的重玄派29

三、道教和老子及《道德经》29

傅奕、尹文操、王悬河32

玄宗时代的道教和老子《道德经》33

结语36

附记36

道教和儒教 楠山春树39

一、《抱朴子》的伦理思想39

前言39

葛洪其人40

以道教戒为中心40

见于《抱朴子》的道戒41

道戒具有的意义44

《太上感应篇》46

二、见于道教戒的儒教思想48

道教戒概要48

道教的五戒56

道教的八戒59

道教的十戒61

结语67

道教和佛教 福井文雅71

一、道佛二教的相互关系史71

前言71

与神仙方术的结合72

道教的形成73

老子的成佛74

道佛之抗争74

三教调和论75

二、道佛二教的关连--教理和经典78

四种分类78

《金光明经》80

《孔雀明王经》81

《父母恩重经》82

《维摩经问疾品》82

《法华经》83

十二部85

三恶道85

承负和报应思想87

男尊女卑88

三、道佛二教的关连--仪礼89

读经89

开经偈90

八关斋91

放生92

归纳93

戒律、图象93

四、道佛的不同点--道教的特点93

道士的等级94

重视秘传95

身中的神96

房中术96

呼吸法97

对气的重视97

民众道教 奥崎裕司103

一、民众道教的历史103

引言103

太平道、五斗米道104

三教合一源流106

宋代的新道教108

二、民众道教的经典109

太上感应篇109

宗教性宝卷112

三、宝卷112

所谓“邪教”115

文学性宝卷116

四、功过格117

功过格的意义117

最早的功过格118

宗教性条目119

犯过的条目120

各种善事120

结语124

社神和道教 金井德幸129

一、“社”概观129

社的起源129

社的变化131

二、村社(里社)及其祭祀对象132

社坛132

村社133

村社祭祀134

社神的更易137

社神的变化和巫的介入139

三、关羽信仰的展开141

关羽命终之地141

关羽的出生地142

宋以后的关帝庙143

四、土地庙及其神143

“满洲”的屯143

土地神的作用144

城隍神和土地神145

五、华北的神146

沙井村的信仰146

侯家营的信仰147

冷水沟庄的信仰148

路家庄的信仰148

后夏寨的信仰149

吴店村的信仰150

福德正神151

六、江南的土地神151

七、村社及其扩展153

乡社153

土神154

乡社和土豪154

民国时期的乡社156

结语158

什么是民众宗教结社162

道教和民众宗教结社 野口铁郎162

一、什么是民众宗教结社162

民众结社的历史作用165

宗教结社与道教168

民众宗教结社的二个系统169

二、宝卷与道教171

什么是宝卷171

宝卷的体裁172

宝卷与宗教174

宝卷与道教175

三、民众宗教结社的神与道教的神177

佛教系统诸神177

道教系统诸神178

三教融合与宗教结社诸神180

新神祇的诞生181

四、“妖术”与道教的术183

宗教结社的术183

类似方术的术184

类似养生术的术185

其他的术188

五、现代民众宗教结社和道教190

近现代中国的宗教结社190

人民共和国的宗教政策191

残存的中国人宗教192

一贯道和道教193

德教和道教194

宗教与医学200

道教和中国医学 吉元昭治200

一、宗教与医学200

中国人的愿望201

道教中的医学内容201

二、中国医学的产生和发展202

中国传统医学的特征202

万物有灵论和萨满教203

巫和医203

三、从目录学观点看道教和医学205

《汉书·艺文志》205

《隋书·经籍志》207

《旧唐书·经籍志》208

《唐书·艺文志》209

《宋史·艺文志》209

《明史·艺文志》210

医师=道士211

《道藏辑要》、《云笈七?》212

四、见于《道藏》、《道藏辑要》、《云笈七?》的医书212

《道藏》212

《道教子目引得》213

五、关于马王堆出土的医书(导引图)213

出土医书213

导引图214

六、中国医书中道教影响215

中国传统医学的源流215

《素问》216

关于王冰218

《素问》的内容219

《灵枢》220

《灵枢》的内容221

《神农本草经》223

《备急千金方》223

《诸病源候论》223

《针灸大成》224

《奇经八脉考》224

《医学入门》224

《串雅内外编》225

七、见于《太平经》的医学227

《太平经》227

气与天地人227

善行228

病因和解剖生理229

治疗法230

皇甫谧233

八、“道教与中国医学”种种233

王羲之等234

杏林234

《立教十五论》235

三尸235

五脏图236

《天医忏》236

药签237

九、现代的“道教与中国医学”237

医药诸神240

《玉匣记》、《符咒秘书》242

气功242

结语243

道教和文学 游佐昇253

一、六朝、唐代的文学与道教253

前言253

关于游仙诗255

《庄子》的文学性257

屈原与天界257

关于涉道诗259

《文选》和道教260

嵇康与道教260

唐代的道教262

李白与道教262

乐府与民间信仰263

关于步虚词265

关于中国小说266

步虚词与道教醮仪266

二、中国小说和道教266

志怪小说与道教267

北斗信仰与庚申信仰268

六朝时期的民间信仰270

三、敦煌俗文学与道教271

敦煌文书与变文271

冥界、地狱的故事272

目连变文273

关于《十王经》274

关于司命神276

关于唐太宗入冥记277

关于崔府君278

关于《叶净能诗》279

《董永变文》282

在敦煌的道教283

宋代的演艺284

四、近代的俗文学与道教284

关于说话285

关于“三言”“二拍”285

拟话本中所看到的道教286

关于道情288

道情与道教的结合290

关于宝卷291

宝卷与宗教结社294

善书与宝卷294

《香山宝卷》295

道教和岁时节日 中村裕一299

一、清代苏州的岁时节日299

前言299

财神的生日300

玉皇大帝的生日301

刘猛将军的生日303

三官大帝的生日304

土地神的生日306

二、二月、三月的神306

城隍神出巡308

玄坛神的生日311

东岳神的生日312

三、济度众生的神仙们316

吕神仙的生日316

张天师的辟魔符318

钟馗320

关帝(关羽)的生日322

四、祈祷治水、治病的神324

二郎神的生日324

娘娘的生日326

灶神的迎送328

门神330

结语332

译后记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