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西南、中南十所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2116·33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11
第三节 哲学与医学15
一、哲学和医学的相互影响15
二、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17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意义19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19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0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21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1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21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24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7
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27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9
三、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32
第三节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33
一、生命是物质的33
二、生命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35
一、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36
第四节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36
二、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38
三、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39
第五节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41
一、物质运动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41
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2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44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44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4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46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48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8
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52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54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54
二、正确理解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55
第四节 心理与疾病58
一、心理与生理58
二、心理因素的致病和治病作用59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3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63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63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66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68
一、事物发展的普遍性68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70
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7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73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75
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77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80
第一节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80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80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82
第二节 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84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84
二、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88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1
一、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1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95
一、矛盾的复杂性97
第四节 矛盾的复杂性和解决矛盾的形式的多样性97
二、矛盾解决的多种形式100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103
第一节 质、量、度103
一、事物的质103
二、事物的量106
三、事物的度108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109
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109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11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普遍性115
四、临床医学中的量变和质变116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119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19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119
二、辩证的否定观121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25
一、事物发展的周期性125
二、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26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否定形式的多样性129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34
第一节 现象和本质134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134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34
三、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36
二、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138
第二节 形式和内容138
一、什么是形式和内容138
三、形式和内容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141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142
一、事物的因果联系及其客观普遍性142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45
三、因果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47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47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14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48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51
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性和现实性152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52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54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155
第九章 实践、认识、真理157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57
一、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157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60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161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6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64
第三节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69
一、由实践到认识169
二、由认识到实践173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75
第四节 诊断的辩证过程177
一、临床诊断中的两条思路177
二、诊断过程中的两个飞跃178
第五节 真理181
一、客观真理181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84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88
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89
第十章 认识的科学方法194
第一节 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194
一、观察方法194
二、实验方法196
一、比较方法199
第二节 比较和分类方法199
二、分类方法201
第三节 归纳和演绎203
一、归纳203
二、演绎205
三、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206
第四节 分析与综合207
一、分析207
二、综合209
三、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211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213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213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13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历史观的根本缺陷214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216
第二节 社会发展是自然的历史的过程220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20
二、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224
第十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227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27
一、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227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30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33
一、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33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35
一、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239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239
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4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4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44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247
第十三章 阶级、国家、革命252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52
一、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252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56
三、我国现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59
第二节 国家262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262
二、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的衰亡266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270
第三节 社会革命270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272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274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277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77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77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79
三、正确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283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284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84
二、宗教285
三、艺术286
四、道德288
第三节 医德289
一、医德及其社会作用289
二、医务工作者的医德规范292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9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294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295
第十五章 科学、医学与社会297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297
一、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297
二、社会实践对科学发展的决定作用300
三、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04
一、医学及其社会属性307
第二节 医学与社会307
二、社会对医学发展的影响311
三、医学的社会职能313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16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16
一、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的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316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318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21
一、正确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21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324
第三节 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327
一、党的领导327
二、群众路线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