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131138.jpg)
- 张晋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16512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904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9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夏朝奴隶制法律制度的形成1
第一节 氏族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的产生1
目录1
第二节 国家制度的初建5
一、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5
二、中央行政管理机构的形成7
三、按地域标准管理地方居民8
四、建立贡赋制度8
五、制定最早的行政法规与历法、量器9
一、由象刑到阶级刑法10
第三节 由原始的习俗到阶级社会的法律10
二、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各种观点13
第四节 禹刑的基本内容与司法、监狱19
一、刑法20
二、夏礼22
三、司法与监狱23
第五节 夏代国家与法律产生的特点24
第二章 商朝的法律制度27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与奴隶制的发展27
第二节 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29
第三节 行政法律31
一、所有权37
第四节 民事与经济法律37
二、婚姻继承制度38
三、土地经营制度与赋税制度40
四、矿冶制度40
五、货币制度41
第五节 刑事法律41
一、罪名41
二、刑名43
第六节 司法制度45
第三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47
第一节 西周的建立与立法活动47
第二节 行政法律50
一、确立周王的权力地位51
二、确认严密的宗法等级制度52
三、调整宗周与封国的权利义务关系54
四、建立行政管理机关体系55
五、划分国、野的行政区域57
六、职官管理制度59
第三节 民事法律60
一、所有权61
二、债权63
三、婚姻与继承67
第四节 刑事法律71
一、罪名71
二、刑法原则75
三、刑名78
一、成文法不向全社会公布,习惯法85
仍起一定的调整作用85
第五节 奴隶制法制的特点85
二、官刑成为刑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86
三、国法与宗(家)法具有一致性87
四、由宣扬天罚到明德慎罚87
五、礼与刑并用90
第六节 司法制度96
一、司法机关96
二、诉讼97
三、审判98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动与政治改革105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105
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变化109
一、成文法的制定与公布109
二、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113
三、刑法思想与刑制119
四、民事法律122
第五章 战国时期各国的法律制度124
第一节 各国变法与封建政权的确立124
第二节 封建专制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129
初步形成129
一、确认国王是封建官僚政府的首脑129
二、官僚制度的迅速发展132
三、郡县制度的进一步确立134
第三节 各国的立法活动135
第四节 云梦秦简与秦行政法144
一、云梦秦简所反映的行政法的主要内容144
二、《为吏之道》146
三、对官吏的考绩150
四、对官吏的监察151
第五节 云梦秦简与民事法律152
一、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152
二、所有权153
三、债权155
四、婚姻与继承156
第六节 云梦秦简与经济法律158
一、经济立法158
二、经济法律的主要内容159
第七节 云梦秦简与刑事法律163
一、罪名163
二、刑法原则178
三、刑名186
第六章 秦统一后的法律制度199
第一节 秦的统一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99
国家的建立199
第二节 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概况201
一、立法思想202
二、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204
第三节 行政法律205
一、创立皇帝制度205
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为专制主义服务的206
行政管理体制206
三、进一步确认封建官僚制度207
第四节 民事与经济法律208
第五节 刑事法律210
第六节 秦律的本质与主要特点214
一、秦律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的工具214
二、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和赋役制度214
三、维护封建的等级制度215
四、调整以农业经济为主要形式的封建经济216
五、限制奴隶制的发展,又保留奴隶制的某217
些残余217
六、条目繁杂而缺乏系统,刑罚残酷而218
又重刑轻罪218
第七节 司法制度220
一、司法机关220
二、诉讼制度221
三、审判制度222
四、监狱制度225
第一节 两汉王朝的建立及其立法活动227
一、两汉王朝的建立227
第七章 两汉的法律制度227
二、立法思想230
三、立法活动238
四、法律形式242
第二节 行政法律245
一、行政立法概况245
二、以皇帝为最高领导的中央行政管理245
体制245
三、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250
四、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建立与监察253
制度的法律化253
五、职官管理制度化法律化256
一、身份及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262
第三节 民事法律262
二、所有权263
三、债权264
四、婚姻与继承267
第四节 经济法律270
一、农业立法270
二、手工业立法271
三、商业立法272
四、金融财政立法273
第五节 刑事法律274
一、罪名274
二、刑法原则291
三、刑名297
第六节 司法制度308
一、司法机关308
二、诉讼制度310
三、审判制度311
四、录囚制度315
五、执行316
第八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319
第一节 士族操纵下的各封建王朝319
第二节 立法概况322
第三节 行政法律337
一、中央三省制度的形成337
二、监察机关的发展与监察法规340
三、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342
四、九品中正制的任官制度344
五、考绩与致仕制度346
第四节 民事法律348
一、身份348
二、所有权349
三、债权350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352
第五节 经济法律354
第六节 刑事法律357
一、罪名357
二、刑法原则362
三、刑名364
第七节 司法制度367
一、司法机关367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368
第九章 隋朝的法律制度371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及其立法活动371
第二节 隋律的主要内容373
一、行政法律373
二、民事与经济法律376
三、刑事立法378
四、司法制度380
第一节 唐朝的建立与唐初政治384
第十章 唐朝的法律制度384
第二节 立法的指导思想与立法活动386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386
二、立法活动395
第三节 行政法律400
一、行政立法400
二、三省六部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402
与强化402
三、监察机构的扩大与察吏的法律化408
四、州(郡)县二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411
五、科举选官进一步制度化413
六、考绩制度416
七、对职官行政错误的惩治418
八、致仕制度419
九、公文制度与勾检制度420
第四节 民事法律423
一、权利主体与行为能力423
二、物权425
三、债权430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435
第五节 经济法律439
一、农业立法439
二、赋税立法441
三、手工业立法444
四、商业立法446
第六节 刑事法律449
一、《唐律·名例律》的主要内容449
二、犯罪种类458
第七节 司法制度469
一、司法机关469
二、诉讼制度471
三、审判制度472
四、监狱和囚犯管理477
第八节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478
一、唐律的特点478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480
一、立法概况483
第九节 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483
二、法律制度的主要建树与特点485
第十一章 宋朝的法律制度489
第一节 宋朝的建立及其基本国策489
第二节 立法活动与特点491
第三节 行政法律495
一、行政立法495
二、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与特点497
三、监察机关的强化与监察立法503
四、职官管理制度508
一、户籍与身份518
第四节 民事法律518
二、所有权520
三、债权521
四、田宅的典卖制度527
五、婚姻、家庭与继承529
第五节 经济法律533
一、农业立法533
二、手工业立法535
三、商业立法536
四、金融立法541
五、财政立法542
一、盗贼重法548
第六节 刑事法律548
二、惩贪之法552
三、刑名555
第七节 两宋的司法制度557
一、司法机关557
二、诉讼制度559
三、审判制度560
第八节 辽金的法律制度565
一、宋与辽金对峙局面的形成565
二、辽的法律制度566
三、金的法律制度569
第一节 元朝的建立573
第十二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573
第二节 立法活动575
第三节 行政法律578
一、中央行政管理体制578
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580
三、监察法582
四、职官管理制度587
第四节 民事与经济立法590
一、身份591
二、所有权与债权592
三、婚姻与继承595
一、刑法思想598
第五节 刑事法律598
二、罪名601
三、刑法原则605
四、刑名609
第六节 军事法律610
一、军队的编制和管理系统610
二、军户与民户611
三、实行军事驻防与驿站制度612
第七节 司法制度612
一、司法机关612
二、诉讼制度614
三、审判制度615
蒙古族传统的习惯法617
第八节 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617
一、既承袭唐宋旧律的基本内容,又保留了617
二、法律维护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的生产关系,618
同时也确认奴隶制和农奴制的残余618
三、以赤裸裸的形式宣布各族人民在法律上的619
不平等619
四、民事立法、民事诉讼法与行政法律得到619
一定程度的发展619
五、确认执行宗教职务的僧道的法律620
特权620
第十三章明朝的法律制度621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621
一、《大明律》的制定624
第二节 立法活动与立法思想624
二、《问刑条例》的修订632
三、《明大诰》的制定638
第三节 行政法律642
一、《大明会典》的编纂642
二、内阁、六部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643
三、地方行政管理体制648
四、监察机关的调整与立法652
五、职官管理制度658
第四节 民事法律664
一、户籍与身分664
二、所有权………………………………………… (666 )三、债权668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669
第五节 经济法律670
一、农业立法671
二、工商立法672
三、财政立法676
第六节 刑事法律680
一、重点打击的犯罪680
二、依五服定罪量刑693
三、刑名695
第七节 司法制度697
一、司法机关697
二、诉讼制度700
三、审判制度702
第十四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上)712
第一节 清开国时期法制建设的历史地位和712
特点712
一、后金法制的创建及其历史地位712
二、关外时期法制的基本特点716
第二节 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723
一、努尔哈赤时代的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723
二、皇太极时代的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727
第三节 行政法律732
一、行政等级制度的建立732
二、六部、二院的职掌737
三、职官的任用与考绩738
四、划一衣冠发式739
五、对寺庙宗教的管理741
第四节 民事与经济法律743
一、编丁与奴仆的身份和义务744
二、土地的所有权与分配之法745
三、债权746
四、婚姻与继承748
五、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751
第五节 刑事法律758
一、罪名758
二、刑名762
三、刑法原则764
四、刑法特点766
第六节 军律与畋律767
一、军律767
二、军律的特点771
三、畋律772
第七节 司法制度773
一、司法机关773
二、诉讼制度775
三、审判制度779
第八节 调整外藩蒙古的法律782
一、确认与外藩蒙古的关系782
二、调整外藩蒙古诸部之间关系的法令785
三、建立外藩蒙古各部的法律制度786
第十五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下)790
第一节 入关后的立法活动790
一、《大清律例》790
二、五朝会典796
三、各部院则例797
四、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799
第二节 行政法律801
一、行政立法801
二、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动803
三、职官管理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823
一、身份829
第三节 民事法律829
二、所有权834
三、债权839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842
第四节 经济法律846
一、赋役立法846
二、工商立法848
三、漕运立法853
第五节 刑事法律856
一、罪名856
二、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870
第六节 刑名871
一、立法概况875
第七节 民族立法875
二、《蒙古律例》与《理藩院则例》877
三、西藏、回疆、青海、苗疆的民族立法880
四、《回疆则例》882
五、青海地区少数民族法规883
六、苗例884
第八节 司法制度886
一、司法机关886
二、诉讼制度891
三、审判制度893
四、监狱902
后记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