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修辞论美学 文化语境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修辞论美学 文化语境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艺
  • 王一川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19411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修辞论美学 文化语境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编 导论:走向修辞论美学7

一 从理论性中心到语言中心——20世纪西方语言论诗学的兴起7

(一)一种新的诗学现象7

(二)认识论转向与认识论诗学9

(三)哲学、语言学和诗学中的语言论转向12

(四) 语言论诗学的兴起17

(五) 语言概念与语言论诗学模式20

(六) 语言论诗学评价26

二 多种语言形态与现代美学——20世纪西方美学中的语言本质观29

(一)日常语言与分析美学30

(二)诗意语言与存在主义美学34

(三)无意识语言与心理分析美学37

(四)拟语言与结构主义美学41

(五)移心化语言与解构主义美学45

(六)语言本质观与美学理论48

三 高度符号化时代的美学理论——20世纪西方语言论美学的特征和实质52

(一)语言论美学的含义和演化53

(二)语言论美学中的语言角色57

(三)语言论美学的话语特征58

(四)语言论美学的实质65

(五)面对语言论美学70

四 走向修辞论美学——90年代中国美学的修辞论转向71

(一)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三次转向72

(二)当前多形态美学格局73

(三)新的综合与修辞论转向77

(四)走向修辞论美学79

(五)话语与文化语境82

(六)修辞与修辞性85

(七)修辞论阐释框架88

(八)修辞论美学的理想境界90

第二编 修辞论视野中的文学91

五 “革命加恋爱”与转型再生焦虑——论20年代末几位革命知识分子典型91

引言91

上篇 重复与转型再生焦虑——论韦护与王曼英93

(一)本文对焦虑的重复叙述94

(二)左翼作家的转型再生焦虑97

(三)重复、双重效果与自虐103

(四)自动重复结构与双重资格认同105

(五)重复与文化中的权力110

下篇 双重本文间的现代原忧——论沈之菲112

(一)有关的批评和反批评113

(二)浪漫乌托邦与美的语言性115

(三)父子冲突118

(四)中国知识分子与原忧122

(五)沈之菲与现代原忧128

(六)双重本文性131

六 卡里斯马典型与文化之镜——近四十年中国文艺主潮的修辞论阐释134

(一)修辞论方法及相关概念134

(二)卡里斯马化与兴体142

(三)超卡里斯马化与比体153

(四)解卡里斯马化与赋体160

(五)再一解卡里斯马化与变175

(六)结语与展望:再卡里斯马化?208

七 典型、移心化与众声喧——8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典型问题描述213

(一)典型与文化语境214

(二)泛典型与典型碎片216

(三)寓言与典型影子223

(四)能指游戏与典型墓园230

(五)结语234

八 “无代期”中国电影236

第三编 修辞论视野中的电影236

(一)第三代:“大叙事”的建立与破237

(二)第四代:“大叙事”的加速瓦解241

(三)第五代:“变叙事”和“寓言”体242

(四)“无代期”征兆246

(五)结语:利用“无代期”?249

九 张艺谋神话与超寓言战略——面对西方“容纳”的90年代中国话语250

(一)张艺谋神话战略251

(二)总导演与执行导演之间252

(三)三方会谈语境254

(四)张艺谋神话战略模型257

(五)作为“民族寓言”的张艺谋本文258

(六)容纳与容纳中颠覆260

(七)超寓言战略262

十 异国情调与民族性幻觉265

(一)求异与“西方精神”266

(二)从慕客到娱客268

(三)后殖民语境中的“容纳”战略270

(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式异国情调274

(五)寓言型中国情调276

(六)西方利益圈里的张艺谋本文282

(七)民族性与他性285

十一 我性的还是他性的“中国”?286

(一)原始情调与灵韵重构286

(二)原始情调类型288

(三)原始情调之一:野性、阳刚和狂欢290

(四)原始情调之二:愚昧、悲哀和沉郁293

(五)原始情调之三:古朴、古执和震惊295

(六)边缘化、寓言化和他者化297

十二 茫然失措中的生存竞争299

(一)本文的成就299

(二)本文结构中的生命力悖论301

(三)观众与意识形态氛围305

(四)茫然失措境遇中的本文308

(五)理性的冲突311

(六)银幕暴力314

十三 叙事裂缝、理想消解与话语冲突——影片《黄河谣》的修辞论分析317

(一)假面与超越性沟通318

(二)直面与现实性交换322

(三)无意识与叙事裂缝325

(四)理想人格的消解327

(五)话语场和话语冲突330

十四 从启蒙到沟涌——90年代审美文化与人文精神转化论纲333

第四编 修辞论视野中的审美文化333

(一)审美文化概念334

(二)从纯审美到泛审美335

(三)从精英到大众336

(四)从一体化到分流互渗338

(五)从悲剧性到喜剧性340

(六)从单语独白到杂语喧哗343

(七)什么是人文精神?347

(八)90年代人文精神:继承还是转化?349

(九)80年代启蒙精神及其衰落350

(十)无法回避的新境遇:分化355

(十一)沟通及沟通修辞学359

十五 从纯美学到文化修辞学——与张法先生关于90年代中国美学新趋势的对话365

(一)第一次高潮:从传统到现代366

(二)第二次高潮:“苏化”运动368

(三)第三次高潮:人的解放与世界化368

(五)美学理论的边缘化与实用美学的兴旺370

(四)美学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370

(六)从学科到领域 从总体到分化373

(七)文化修辞学:第四次美学高潮的涛声376

十六 杂语共生与汉语精神——与张法先生就当前汉语言文化的对话379

(一)语言作为思维方式379

(二)汉语:面向未来的困惑381

(三)主流、新闻一学术和文艺语言:混合与分化382

(四)大众语言的崛起384

(六)软语:温馨/虚幻世界388

(五)脏话:在双重矛盾中388

(七)新语:在制造的迷雾中391

(八)调侃与社会分层393

(九)王蒙:立体化语言394

(十) 贾平凹:白描语言396

(十一)苏童:间离化语言397

(十二)孙甘露:为语言而语言398

(十三)王朔和于坚:口语化调侃400

(十四)杂语共生与汉语精神401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