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颅脑创伤外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颅脑创伤外科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116746.jpg)
- 只达石,刘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70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194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颅脑损伤-外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颅脑创伤外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神经外科及颅脑创伤外科发展简史1
第一节 古代神经外科及颅脑创伤外科发展简史1
一、Edwin Smith纸草书1
二、希波克拉底1
三、各时代对颅脑创伤的处理2
第二节 近、现代神经外科发展简史4
第三节 近、现代颅脑创伤外科发展简史5
第二章 颅脑创伤流行病学9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介9
一、流行病学研究专用术语9
二、流行病学研究常用评价指标9
第二节 颅脑创伤流行病学10
一、颅脑创伤分类和闭合性创伤的分型10
二、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的形成12
三、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12
四、颅脑创伤的发生率(或发病率)和死亡率13
第三节 颅脑创伤分布趋势15
第四节 急性颅脑创伤的病因种类16
一、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17
二、RTA是急性颅脑创伤的主要原因20
三、评价车祸频度的方法及指标21
四、车祸分类22
五、交通事故致颅脑创伤的危险因素22
六、颅脑创伤的其他原因23
第五节 展望23
第三章 颅脑解剖25
第一节 头皮25
一、头皮解剖25
二、头皮的血管和神经26
第二节 颅骨26
一、颅盖26
二、颅底27
三、面颅28
第三节 脑膜28
一、硬膜29
二、蛛网膜及软膜30
第四节 脑30
一、大脑30
二、间脑31
三、脑干31
四、小脑31
五、脑血液循环31
第四章 颅脑创伤发生机制34
第一节 概述34
第二节 颅脑组织的特殊生理结构与创伤类型34
一、颅脑组织的特殊生理结构34
二、创伤类型35
第三节 创伤方式35
一、直接创伤35
二、间接创伤36
第五章 颅脑创伤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临床表现38
第一节 病史采集38
一、现病史38
二、既往史39
三、个人史39
四、家族史39
第二节 颅脑创伤的体格检查39
一、一般检查39
二、神经系统检查40
第三节 一般临床表现47
一、生命体征47
二、意识障碍47
三、头痛、呕吐48
四、眼部征象48
五、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48
六、脑疝48
第六章 颅脑创伤影像学诊断及电生理检查50
第一节 颅脑创伤影像学诊断50
一、颅骨骨折51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54
三、硬膜下积液54
四、硬膜外血肿54
五、硬膜下血肿56
六、多发性血肿58
七、颅内积气61
八、脑内血肿61
九、脑挫裂伤61
十、脑干创伤63
十一、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63
十二、弥漫性轴索损伤64
十三、脑疝64
十四、缺血与梗死66
十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66
十六、脑积水66
十七、蛛网膜炎与蛛网膜囊肿68
第二节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68
一、脑电图检查68
二、诱发电位69
第七章 颅脑创伤手术麻醉72
第一节 颅脑创伤手术前准备72
一、颅脑创伤手术治疗特点和对麻醉的基本要求72
二、颅脑创伤患者术前检查及早期处置73
三、颅脑创伤手术麻醉用药79
第二节 颅脑创伤手术麻醉管理81
一、麻醉设备和环境准备81
二、颅脑创伤手术麻醉新对策82
三、颅脑创伤麻醉与手术配合83
第八章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85
第一节 创伤性脑水肿85
一、创伤性脑水肿的分类85
二、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86
三、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原则89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90
一、颅内压增高的原因90
二、颅内压增高的发生机制91
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与分期92
四、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治疗92
第三节 脑疝93
一、小脑幕裂孔疝93
二、枕骨大孔疝95
三、小脑幕裂孔上疝95
四、大脑镰下疝96
第九章 院前急救、转运和急诊室处理98
第一节 概述98
第二节 院前急救制度98
一、TBI急救现状与发展98
二、TBI院前急救指南99
第三节 院前急救服务组织体系99
一、院前TBI救护体系99
二、院前急救设备及成员培训99
三、TBI救治中心必备条件100
第四节 院前急救100
一、院前急诊急救顺序100
二、现场急救——呼吸维持102
三、现场急救——循环维持102
第五节 院前转运103
第六节 急诊室/ICU处理103
一、急诊室/ICU救治——抢救程序104
二、TBI患者入院标准104
三、神经外科ICU设备104
四、急诊室/ICU急救措施104
第七节 展望107
第十章 头皮创伤和颅骨骨折109
第一节 头皮创伤109
一、头皮血肿109
二、头皮损伤109
第二节 颅骨骨折110
一、颅骨骨折的机制110
二、颅骨骨折的分类111
第十一章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3
第一节 概述113
一、发生率113
二、病理解剖113
三、病理生理机制114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处理116
一、症状和体征116
二、影像学检查11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17
四、并发症118
五、治疗118
六、预后119
第十二章 脑挫裂伤121
第一节 概述121
第二节 病理与生理变化121
第三节 病情演变122
一、早期机制122
二、迟发机制122
第四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122
一、临床表现122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123
三、暗区和半影区的鉴别124
第五节 监护124
一、颅内压监护124
二、脑血流监护124
三、脑组织代谢监护125
第六节 治疗125
一、并发症的处理126
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26
三、脱水治疗126
四、对症治疗126
五、手术治疗126
六、并发症的治疗126
七、康复治疗127
第十三章 颅内血肿128
第一节 硬膜外血肿128
一、概述128
二、发病机制128
三、临床病理生理128
四、临床表现12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29
六、治疗129
七、预后影响因素130
第二节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130
一、概述130
二、发病机制130
三、临床病理生理130
四、临床表现13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31
六、治疗131
七、预后影响因素132
第三节 慢性硬膜下血肿132
一、概述132
二、发病机制132
三、临床病理生理133
四、临床表现13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33
六、治疗134
七、预后影响因素134
第四节 脑内血肿135
一、概述135
二、发病机制135
三、临床病理生理135
四、临床表现13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35
六、治疗136
七、预后影响因素136
第五节 特殊类型的血肿136
一、颅后窝血肿136
二、基底节血肿138
三、脑室内血肿138
四、脑干血肿139
五、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39
第六节 多发性血肿140
一、概述140
二、诊断140
三、治疗141
第十四章 创伤性脑神经损伤142
第一节 嗅神经损伤142
第二节 视神经损伤142
第三节 动眼神经损伤142
第四节 滑车神经损伤143
第五节 三叉神经损伤143
第六节 面神经损伤143
一、病因143
二、诊断143
三、治疗原则145
四、手术时机的选择145
五、手术入路的选择146
六、手术方法146
第七节 前庭蜗神经损伤147
第八节 后组脑神经损伤148
第十五章 弥漫性轴索损伤与脑干损伤149
第一节 弥漫性轴索损伤149
一、概述149
二、病因和发病率149
三、发病机制150
四、病理变化过程150
五、病理特征151
六、临床表现152
七、诊断152
八、治疗和预后152
第二节 脑干损伤153
一、损伤机制153
二、临床特征154
三、诊断154
四、治疗与护理154
第十六章 颅脑开放伤与穿透伤156
第一节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156
一、发病率156
二、伤因和损伤机制156
三、临床表现156
四、检查和诊断157
五、治疗157
六、术后处理159
第二节 颅脑穿透伤160
一、发生率160
二、死亡率160
三、分类160
四、致伤机制161
五、病理变化162
六、临床表现162
七、检查和诊断163
八、处理164
第十七章 颅脑创伤合并血管损伤及治疗169
第一节 概述169
一、颅脑创伤合并血管损伤的分类169
二、颅脑创伤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169
三、颅脑创伤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170
四、颅脑创伤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170
第二节 创伤性头皮动静脉瘘171
一、病因和分类171
二、临床表现171
三、检查和诊断171
四、治疗171
第三节 创伤性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73
一、病因173
二、临床表现173
三、影像学表现174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74
五、治疗174
第四节 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175
一、病因175
二、分类175
三、供血动脉176
四、临床表现176
五、诊断178
六、治疗182
第五节 颅底高位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184
第六节 创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184
一、类型184
二、病因及病理185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185
四、临床表现186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87
六、治疗188
第七节 创伤性颈外动脉假性动脉瘤189
一、病因与病理189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90
三、治疗191
第八节 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92
一、病因192
二、发病机制192
三、临床表现192
四、诊断193
五、治疗193
第九节 创伤性椎动静脉瘘195
一、病因195
二、损伤及发病机制196
三、临床表现197
四、诊断198
五、治疗198
第十节 创伤性颈内动脉闭塞200
一、发病机制200
二、临床表现201
三、诊断201
四、治疗202
第十一节 颅内血管痉挛伴闭塞203
第十二节 颅内血管损伤性假性动脉瘤203
一、病因和病理204
二、临床表现204
三、诊断205
四、治疗205
第十三节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05
一、病因205
二、病理205
三、临床表现205
四、诊断206
五、治疗206
第十四节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207
第十八章 儿童和老年人颅脑创伤209
第一节 儿童颅脑创伤209
一、概述209
二、临床表现及特点210
三、诊断211
四、治疗211
第二节 儿童生长性颅骨骨折211
一、发病机制和病理211
二、临床表现212
三、诊断212
四、治疗212
第三节 老年人颅脑创伤212
一、临床表现及特点212
二、诊断要点213
三、治疗213
第十九章 高原颅脑创伤215
第一节 高原颅脑创伤患者基本伤情特点215
第二节 高原颅脑创伤后并发症的特点216
第三节 高原颅脑创伤救治的局限性216
一、对高原颅脑创伤的认识不足216
二、高原地区医疗、交通条件不便217
第四节 高原颅脑创伤的救治策略217
一、现场急救217
二、积极进行手术治疗217
三、术后治疗与康复217
四、急进高原人员高压氧预适应217
第二十章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219
第一节 发病机制219
一、单向活瓣学说219
二、血脑屏障破坏学说219
三、漏出学说219
四、颅内压平衡失调学说220
五、小儿外伤性脑外积液220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处理220
一、临床表现220
二、治疗221
三、预后及转归223
第二十一章 颅脑创伤性脑脊液漏225
第一节 分类和流行病学225
第二节 病理生理225
第三节 临床表现226
一、病史226
二、体格检查226
第四节 诊断和漏口定位226
第五节 治疗228
一、感染预防228
二、非手术治疗228
三、手术治疗228
第二十二章 创伤后颅内感染230
第一节 概述230
一、发病率和病因230
二、易感因素和预防措施230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处理231
一、临床表现231
二、影像学表现231
三、颅内感染诊断标准232
四、治疗方法232
五、脑脓肿的诊断治疗234
第二十三章 创伤后颅骨缺损236
第一节 概述236
一、颅骨解剖236
二、颅骨缺损的原因236
三、颅骨缺损的危害236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处理237
一、临床表现237
二、颅骨修补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237
三、手术时机237
四、手术方法238
第三节 颅骨修补材料240
一、高分子材料240
二、异体骨质材料241
三、同种异体材料241
四、自体材料241
五、最新材料242
第四节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242
第五节 辅助技术手段243
第二十四章 颅脑创伤后脑积水246
第一节 概述246
一、发病率及分类246
二、发病机制和病理246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处理247
一、临床表现247
二、辅助检查248
三、鉴别诊断248
四、防治248
第二十五章 创伤后脑膨出251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251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252
三、治疗252
第二十六章 创伤后颅内积气254
一、概述254
二、诊断及处理254
第二十七章 颅内异物257
一、概述257
二、临床表现257
三、诊断与治疗258
第二十八章 颅脑创伤的全身并发症260
第一节 颅脑创伤后肺部并发症260
一、肺部感染260
二、神经源性肺水肿260
第二节 颅脑创伤后合并脑心综合征、心功能不全261
一、发病机制261
二、诊断261
三、治疗262
第三节 颅脑创伤后肾衰竭262
第四节 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262
第五节 颅脑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63
第六节 颅脑创伤后水电解质紊乱264
一、低钠血症264
二、高钠血症265
三、低钾血症265
四、高钾血症266
第七节 颅脑创伤后代谢紊乱和营养失衡266
第八节 颅脑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66
第九节 颅脑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67
第二十九章 颅脑创伤后癫痫270
第一节 概述270
第二节 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271
第三节 风险评估273
第四节 临床表现及处理274
一、临床表现274
二、诊断274
三、辅助检查275
四、治疗275
第三十章 创伤后综合征280
第一节 概述280
一、定义280
二、病理生理280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处理281
一、临床表现281
二、辅助检查28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82
四、治疗283
第三十一章 颅脑创伤后意识障碍285
第一节 诊断285
一、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285
二、微意识状态诊断标准286
第二节 治疗286
第三节 结语288
第三十二章 颅脑创伤患者的护理289
第一节 病情观察289
一、意识变化的观察289
二、瞳孔变化的观察289
三、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289
四、肢体运动的观察290
五、颅内压变化的观察290
第二节 护理290
一、急救护理290
二、昏迷患者的护理291
三、呼吸道管理291
四、躁动患者的护理292
五、颅脑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292
六、亚低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293
七、肢体功能康复护理294
八、颅脑创伤后并发症的护理295
第三十三章 颅脑创伤患者代谢紊乱297
第一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代谢297
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发生机制297
二、颅脑创伤时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机制298
三、脑功能、脑循环与血液酸碱平衡的关系298
四、酸碱平衡与颅内压增高298
五、颅脑创伤与血液及脑脊液酸碱平衡299
第二节 酸碱平衡及其异常299
一、酸碱平衡基础299
二、酸碱平衡异常300
第三节 水、电解质紊乱301
一、水中毒301
二、电解质紊乱301
第三十四章 颅脑创伤后精神与心理障碍302
第一节 概述302
一、流行病学概况302
二、临床分类基本概念303
第二节 病因病理相关因素303
一、脑器质性因素303
二、心理学因素304
第三节 精神与行为综合征305
一、轻度脑损伤后综合征305
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305
三、焦虑性综合征306
四、情感性综合征307
五、精神病性综合征308
六、痴呆综合征310
七、人格改变综合征311
第四节 神经心理综合征312
一、记忆障碍综合征312
二、注意障碍综合征313
三、智能障碍综合征313
四、额叶损伤的认知障碍综合征314
第五节 主要心理评估方法314
一、心理行为评估314
二、神经心理评估315
第六节 相关治疗基本原则317
一、亲神经药物治疗317
二、心理治疗319
第七节 其他相关临床心理问题321
一、医患关系与沟通321
二、物质依赖与戒断323
三、与责任或赔偿相关的临床问题324
第三十五章 颅脑创伤的预后与脑死亡326
第一节 直接反映TBI伤情程度的指标326
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预后评分326
二、瞳孔反应327
三、头颅CT发现327
四、脑电图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329
五、ICP监测329
第二节 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329
一、年龄329
二、早期缺氧和低血压329
三、多发伤330
四、并发症330
第三节 预后评估模型330
第四节 脑死亡331
一、脑死亡的概念331
二、病因和病理332
三、脑死亡诊断标准332
四、脑死亡的诊断332
五、持续性植物状态与脑死亡333
六、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征求意见稿)(2003年)333
七、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334
第三十六章 颅脑创伤的药物治疗336
第一节 降颅压药物336
一、甘露醇336
二、呋塞米337
三、白蛋白337
第二节 神经元保护剂337
一、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337
二、三磷酸胞苷二钠337
三、纳洛酮337
第三节 钙通道拮抗剂338
第三十七章 颅脑创伤高压氧治疗340
第一节 呼吸生理概要340
一、呼吸生理功能简述340
二、肺容积与肺通气量340
三、肺血流与肺通气341
第二节 高压氧治疗在颅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342
一、概述342
二、高压氧对机体的影响342
三、高压氧治疗颅脑创伤的机制344
四、高压氧治疗颅脑创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44
五、高压氧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345
六、治疗效果345
第三十八章 颅脑创伤的低温治疗347
第一节 概述347
第二节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现状347
一、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347
二、亚低温与临床348
第三节 亚低温脑保护实施方法352
一、脑温监测及降温程度352
二、降温治疗的应用指征352
三、降温的时间窗353
四、降温方法353
五、复温方法354
六、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354
七、亚低温治疗室设置354
第四节 对亚低温治疗作用的理解和认识355
第三十九章 巴比妥疗法357
第一节 概述357
第二节 作用机制358
第三节 重症监护358
第四节 适应证及方法359
一、适应证359
二、方法359
第五节 巴比妥疗法在神经外科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359
第六节 巴比妥疗法在降低颅内压方法中的地位及应用前景360
第四十章 颅脑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362
第一节 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362
第二节 创伤后的机体代谢变化363
一、颅脑创伤与糖代谢364
二、机体受外来侵袭后所需营养量的变化364
第三节 营养支持及方法365
第四十一章 颅脑创伤的康复和中医中药治疗368
第一节 颅脑创伤障碍的康复评定368
一、按康复治疗阶段评定369
二、按功能障碍情况评定369
第二节 颅脑创伤的康复治疗371
一、颅脑创伤的急性期康复治疗371
二、颅脑创伤的恢复期康复治疗372
第三节 中国传统医学与康复治疗376
一、概述376
二、中医中药376
三、针灸治疗377
四、推拿疗法377
五、总体效果378
第四十二章 出院后治疗及重返社会379
第一节 TBI的后果379
一、TBI的后果379
二、TBI严重性的评估379
第二节 出院后治疗380
一、针对生理功能障碍的治疗380
二、针对认知和行为能力缺陷的治疗380
第四十三章 颅脑创伤神经内分泌研究382
第一节 概述382
一、创伤内分泌研究起源382
二、现状和存在问题382
第二节 展望385
第四十四章 血脑屏障与脑水肿387
第一节 血脑屏障387
一、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387
二、血脑屏障的选择性通透392
三、血脑屏障的功能障碍393
第二节 脑水肿393
一、脑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394
二、细胞毒性脑水肿396
三、血管源性脑水肿397
第四十五章 颅脑创伤与自由基399
第一节 概述399
一、病理状态的自由基产生399
二、脑损伤后自由基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害的机制400
第二节 关于清除氧自由基的策略研究401
第四十六章 颅脑创伤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405
第一节 颅脑创伤的基因组学405
一、基因组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405
二、基因芯片在颅脑创伤研究中的应用407
第二节 颅脑创伤的蛋白质组学408
一、概述408
二、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410
三、蛋白质组学在颅脑创伤研究中的应用412
第三节 生物信息学413
一、生物信息学简介413
二、生物信息学内容413
三、研究方法和常用数据库413
第四十七章 颅脑创伤后脑线粒体损伤415
第四十八章 颅脑创伤的细胞与细胞因子反应418
第一节 成人脑损伤后脑出血的细胞反应418
一、急性出血期418
二、亚急性期419
三、凝固期420
第二节 成人脑损伤后伴随脑缺血的细胞反应421
第三节 胎儿/新生儿脑损伤后的细胞反应422
第四节 脑损伤常见的细胞因子422
一、肿瘤坏死因子422
二、IL-1家族423
三、IL-6家族423
四、IL-10家族424
五、转化生长因子家族424
六、其他因子424
第四十九章 颅脑创伤与兴奋性氨基酸426
第一节 概述426
一、兴奋性氨基酸的代谢426
二、兴奋性氨基酸的受体426
三、兴奋性氨基酸的转运体428
四、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生理作用428
第二节 颅脑创伤后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及机制429
一、颅脑创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在细胞外间液中异常增高429
二、颅脑创伤后兴奋毒性产生的机制429
第三节 抑制兴奋毒性对颅脑创伤的保护作用430
一、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剂430
二、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促进其清除和摄取431
第五十章 颅脑创伤与细胞凋亡433
第一节 概述433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改变433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433
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改变433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常用检测方法435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方法435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检测方法436
第四节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与颅脑创伤后细胞凋亡436
一、诱生型一氧化合酶的生物学特性436
二、一氧化氮毒性机制437
第五节 氧化应激与颅脑创伤后细胞凋亡437
一、外源性及内源性活性氧可诱导细胞凋亡438
二、抗氧化应激作用可阻止细胞发生凋亡438
三、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438
第六节 缺氧诱导因子-1与细胞凋亡440
第七节 热休克蛋白与颅脑创伤后细胞凋亡441
第五十一章 颅脑创伤与性激素443
第一节 性别与脑创伤443
第二节 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443
一、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443
二、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444
第三节 孕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446
第五十二章 颅脑创伤模型448
第一节 概述448
第二节 颅脑创伤模型动物的选择448
第三节 加速伤模型449
一、直线加速伤模型449
二、旋转加速伤模型450
第四节 脑变形伤模型452
一、液压损伤法452
二、压缩气击法452
第五节 撞击伤模型453
一、落体撞击法453
二、打击损伤法453
三、额面部撞击伤453
第六节 颅脑火器伤模型454
一、制备颅脑火器伤模型的基本条件454
二、颅脑火器伤的致伤条件454
三、几种颅脑火器伤实验动物模型455
第七节 神经细胞机械损伤模型456
一、神经细胞体外机械性损伤模型的对象456
二、神经细胞体外机械性损伤模型种类457
三、神经细胞培养方法458
四、神经细胞体外机械性损伤模型的用途458
第八节 非生物模型459
第九节 有限元模型459
一、有限元模型构建历史459
二、有限元模型研究目的460
三、有限元颅脑模型分类461
第十节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动物模型462
第十一节 大鼠冷冻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462
第十二节 其他模型462
第五十三章 颅脑创伤与神经干细胞464
第一节 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464
一、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464
二、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方法464
三、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465
四、神经干细胞应用研究467
第二节 成体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470
一、成体神经干细胞的部位及其来源470
二、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及其调控470
三、成体神经干细胞向其他细胞的转化及调控471
第三节 颅脑创伤相关的神经干/祖细胞研究新进展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