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870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1870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122851.jpg)
- 胡寄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00019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68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1870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870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1
第一部分 1870-1814年时期7
第一章 边际主义7
第一节 边际主义产生的原因7
第二节 边际主义的先驱者11
(一)屠能11
(二)杜布衣14
(三)戈森17
第三节 奥国边际主义创始者——卡尔·门格尔21
(一)财货的条件与序列24
(二)财货的主观价值24
第四节 门格尔的后继者——维塞尔28
(一)维塞尔的生平与基本观点28
(二)归属理论29
(三)价值与成本30
第五节 庞巴维克的资本利息理论32
(一)庞巴维克的生平与基本观点32
(二)资本利息理论36
第六节 奥国边际效用学派的总评议41
(一)边际效用价值论评议42
(二)资本与利息理论47
(三)所谓“边际革命”49
第二章 1870年以来的英国经济学(上)56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面临的问题56
第二节 英国边际效用说的创始者——杰逢士60
(一)价值理论61
(二)劳动理论65
(三)资本与利息68
(四)其他理论71
(一)无差异曲线与契合曲线73
第三节 埃奇沃思73
(二)垄断理论80
(三)分配理论81
第四节 威克斯蒂德82
(一)边际原理和价格83
(二)否定供给曲线85
(三)分配理论86
(四)报酬定律88
第三章 1870年以来的英国经济学(下)——新古典派的奠基者马歇尔90
第一节 马歇尔体系的总考察90
第二节 需求理论97
(一)满足欲望的效用98
(二)需求弹性101
(三)消费者剩余101
第三节 供给理论104
(一)生产要素中的“组织”要素105
(二)报酬定律107
(三)短期与长期分析109
(四)生产成本理论112
第四节 需求与供给的均衡118
第五节 分配理论126
(一)工资理论127
(二)利息理论131
(三)利润理论133
(四)地租理论135
(五)分配论的总结138
第六节 其他理论与结语140
第七节 新古典派的继承者——皮古143
第四章 数理学派创始者——瓦尔拉与帕累托151
(一)古尔诺152
第一节 数理学派先驱者——古尔诺与奥古斯特·瓦尔拉152
(二)奥古斯特·瓦尔拉160
第二节 洛桑学派的创建人莱昂·瓦尔拉161
(一)莱昂·瓦尔拉的生平161
(二)一般均衡论163
(三)应用和社会经济理论180
第三节 洛桑学派的继承者——帕累托184
(一)帕累托的生平184
(二)纯经济理论186
(三)社会福利理论190
(四)收入分配及其他理论193
第五章 美国边际学派和旧制度学派198
第一节 1870年以来美国经济学的发展198
(一)生平及理论概述200
第二节 J.B.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200
(二)静态与动态203
(三)边际生产力分配论206
(四)关于分配理论的问题209
第三节 爱文·费雪尔的货币利息理论214
(一)效用论216
(二)利息理论219
(三)货币理论223
第四节 制度学派的创始者凡勃伦及其直接追随者228
(一)凡勃伦生平及其学派的总考察228
(二)制度主义的内涵230
(三)对正统经济理论的批判231
(四)近代经济的特征232
(五)经济周期理论234
(六)悲观的现行经济体系发展前景235
(七)凡勃伦的主要追随者238
第六章 瑞典学派245
第一节 瑞典学派的奠基者——维克塞尔246
(一)维克塞尔的生平246
(二)一般经济观点248
(三)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252
(四)货币新理论257
(三)利息理论——等待说257
(五)利息理论263
第二节 加斯塔夫·卡塞尔267
(一)否定价值理论269
(二)购买力平价说273
(四)经济周期理论及其他278
第三节 瑞典学派的第二代———俄林、缪尔达尔、林达尔280
(一)俄林的国际贸易理论280
(二)缪尔达尔的货币均衡论286
(三)林达尔的动态概念290
(四)结束语294
第七章 新历史学派·管理科学297
第一节 德国新历史学派带头人——施穆勒297
第二节 瓦格纳与克纳卜302
(一)瓦格纳302
(二)克纳卜306
第三节 管理科学的兴起310
(一)泰罗312
(二)法约尔314
(三)行为学派315
第二部分 两次世界大战间经济学说的发展322
第八章 计量经济学的诞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322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的诞生322
(一)创始者弗里希324
(二)协作者丁伯根327
(三)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330
(四)其他有关计量经济学的问题333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336
(一)哈伯勒的比较机会成本说336
(二)哈罗德的《国际经济学》339
(三)陶西格与加可布·范纳342
第九章 垄断竞争理论·经济周期理论344
第一节 垄断竞争理论344
(一)垄断竞争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345
(二)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348
(三)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350
(四)小结360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361
(一)农业收获说363
(二)消费不足说363
(三)创新说364
(四)货币说365
(五)投资过多说366
(六)心理说370
(七)加速说371
(八)乘数加速说372
(九)小结374
第十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375
第一节 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概述376
第二节 《货币改革论》与《货币论》383
(一)《货币改革论》383
(二)《货币论》384
(三)货币量数观点的演变387
第三节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391
(一)理论体系的总框架392
(二)《通论》的重要理论399
第四节 对凯恩斯理论的评议418
第十一章 希克斯的价值论与哈罗德的成长论428
第一节 希克斯的经济学说429
(一)生平及其理论综述429
(二)一般均衡价值论432
(三)其他理论成就442
(四)对希克斯经济理论成就的评议446
第二节 哈罗德的经济成长论447
(一)动态分析与经济成长448
(二)哈罗德的成长率模式449
(三)多马的均衡成长模式454
(四)成长模式的发展455
第十二章 熊彼特与哈耶克458
第一节 熊彼特的创新论458
(一)经济发展理论459
(三)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观点461
(二)经济周期理论461
(四)关于经济分析史方面的贡献463
(五)创新论464
(六)总评议471
第二节 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472
(一)货币理论475
(二)经济周期理论479
(三)有关自由经济的理论及评议482
第三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496
第十三章 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496
第一节 新剑桥派及其基本特点497
(一)新剑桥派的形成497
(二)新剑桥派理论的基本特点499
第二节 琼·罗宾逊的后期经济理论505
(一)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概述505
(二)经济成长理论509
(三)分配理论514
(四)关于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议论520
(五)小结525
第三节 卡多尔的分配·成长理论526
(一)分配理论527
(二)成长理论533
(三)财政理论及其他538
第四节 斯拉伐体系539
(一)对马歇尔报酬理论的批驳542
(二)对边际生产力论的批判544
(三)斯拉伐的理论体系547
(四)小结551
第五节 盖莱斯基的影响553
(一)国民收入分配理论555
(二)经济周期理论559
(三)经济成长理论及其他561
第十四章 现代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流派564
第一节 后凯恩斯主流派及其基本观点564
第二节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建筑设计师——汉森570
(一)补偿性财政政策571
(二)IS-LM分析572
(三)45■线573
(四)两重经济论574
第三节 萨缪尔森,美国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576
(一)比较静态与动态的对应578
(二)乘数理论与加速原则的综合580
(三)显示偏好581
(四)福利经济——“萨缪尔森检验”583
(五)国际贸易理论583
(六)小结584
第四节 罗伯特·索罗与詹姆士·托宾586
(一)罗伯特·索罗总生产函数,经济成长理论587
(二)詹姆士·托宾591
第五节 异军突起的凯恩斯主义者——莱荣霍夫599
第十五章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607
第一节 现代货币量数论609
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恒久性收入612
第三节 自然失业率615
第四节 政策主张及其他620
(一)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620
(二)浮动汇率制622
(三)与凯恩斯主义的分歧624
第五节 合理预期学派627
(一)合理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629
(二)政策无效论634
(三)合理预期理论评述635
第一节 就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思638
第十六章 其他西方经济学流派638
(一)抗衡力量640
(二)技术结构理论641
(三)二元经济644
(四)生产者主权及其他648
第二节 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社会市场理论651
第三节 供给学派660
(一)供给学派的产生及其代表者660
(二)供给学派的理论663
(三)减税——拉弗曲线665
(四)其他经济观点668
(五)费尔德斯坦的观点670
第四节 现代经济发展阶段论671
结束语679
中西人名对照表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