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组网用网 Linux办公室联网 实例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组网用网 Linux办公室联网 实例篇](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118654.jpg)
- (加)(V.T.托特)Viktor T.Toth著;李昭智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5895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UNIX操作系统 Linux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组网用网 Linux办公室联网 实例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2
第1章 引言2
1.1 Linux的根源2
1.1.1 简要历史2
1.1.2 UNIX的风格3
1.2 Linux好在哪里4
1.2.1 Linux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4
1.2.2 台式机上的Linux情况如何4
1.2.3 Linux的可靠性5
1.2.4 源代码的可获得性5
1.3 安装指南6
1.3.1 初始启动6
1.3.2 基本的服务程序8
1.3.3 高级的网络互联技术8
1.4 系统管理9
1.4.1 日常操作9
1.4.2 从灾难事故中恢复系统10
1.5 本章小结10
第2章 可靠耐劳的“宝马”—— Linux系统12
2.1 Linux系统“宝马”的剖析12
2.1.1 进程13
2.1.2 设备17
2.1.3 文件系统19
2.1.4 存取控制20
2.2 与系统交互作用:在Nutshell中的Shell21
2.2.1 流行的UNIX系统Shell程序21
2.2.2 bash与COMMAND.COM的比较22
2.2.3 键盘24
2.2.4 从Man Pages(用户手册页)获取帮助25
2.3 编辑文件27
2.3.1 使用屏幕编辑程序vi27
2.3.2 其他编辑程序29
2.4 X-Windows系统29
2.4.1 各种X-Window系统的实现方案30
2.4.2 X-Window系统服务器30
2.5 本章小结31
第二部分 Linux基本知识34
第3章 系统安装34
3.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34
3.1.1 系统的硬件清单34
3.1.2 硬件的准备36
3.1.3 分区和引导过程36
3.1.4 分区的基本知识36
3.1.5 如何引导系统37
3.1.6 分区的模式39
3.1.7 文件系统的类型40
3.1.8 选择分区模式41
3.2 Linux:初始引导42
3.2.1 从CD-ROM启动42
3.2.2 创建一套系统引导软盘43
3.2.3 从MS-DOS提示符下启动43
3.2.4 硬件检测44
3.2.5 安装软件包44
3.2.6 网络配置45
3.3 安装测试系统46
3.3.1 启动程序初始化46
3.3.2 硬件配置47
3.3.3 磁盘分区和数据交换区的建立48
3.3.4 软件包的选择与安装49
3.3.5 网络配置51
3.3.6 补充的配置选项52
3.3.7 用户账号52
3.3.8 建立引导配置53
3.3.9 Linux系统内核54
3.4 本章小结55
第4章 因特网的配置和基本安全性56
4.1 用户、用户组和口令56
4.1.1 用户和用户组56
4.1.2 添加新用户59
4.1.3 口令的安全性59
4.1.4 系统特权用户(Root)的登录60
4.2 特权和使用权限61
4.2.1 文件系统的使用权限61
4.2.2 改变文件的使用权限61
4.3 系统的服务程序63
4.3.1 系统的启动程序63
4.3.2 因特网超级服务器66
4.4 本章小结68
第5章 因特网的有关概念70
5.1 网络互联70
5.1.1 局域网互联70
5.1.2 广域网互联71
5.1.3 路由选择和路由器71
5.1.4 互联网络72
5.2 IP协议74
5.2.1 IP编号和子网74
5.2.2 IP地址指定76
5.2.3 动态地址指定77
5.2.4 专用网络77
5.2.5 防火墙路由器77
5.3 其他的互联网协议78
5.3.1 IP之下的协议:PPP、SLIP和PLIP79
5.3.2 面向连接的协议和无连接协议79
5.3.3 ICMP协议80
5.3.4 高层协议80
5.4 各种工具81
5.4.1 配置工具81
5.4.2 诊断工具82
5.5 其他标准83
5.5.1 与电子邮件有关的标准83
5.5.2 超文本文档83
5.5.3 指定编号84
5.5.4 成批转发84
5.6 本章小结84
第6章 域名系统85
6.1 域名和名字服务器85
6.1.1 /ect/hosts文件85
6.1.2 名字服务器86
6.1.3 顶层域86
6.1.4 /ect/resolv.conf文件87
6.1.5 DNS工具88
6.2 域名注册89
6.2.1 挑选域名89
6.2.2 核查现有的域名90
6.2.3 通过InterNIC注册90
6.2.4 通过自己的ISP注册90
6.2.5 国家域名注册91
6.3 运行名字服务器91
6.3.1 named的配置文件91
6.3.2 root cache文件93
6.3.3 Zone文件94
6.3.4 核查配置96
6.4 本章小结98
第7章 与网络连接100
7.1 准备与网络连接100
7.1.1 寻找理想的ISP100
7.1.2 设置Modem102
7.2 使用PPP协议103
7.2.1 PPP协议的成分103
7.2.2 拨号过程104
7.2.3 自动拨号104
7.2.4 路由选择和转发105
7.2.5 获取网络的IP编号106
7.3 进入的连接106
7.3.1 进入的数据呼叫106
7.3.2 针对进入呼叫的PPP协议108
7.3.3 运行FAX服务器109
7.4 与测试系统连接109
7.4.1 拨号说明109
7.4.2 测试Login过程110
7.4.3 运行pppd守护进程110
7.4.4 运行diald守护进程112
7.5 使用外部路由器113
7.6 本章小结114
7.7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114
第三部分 Linux的基本服务118
第8章 运行邮件服务器118
8.1 邮件发送过程118
8.1.1 邮件用户代理119
8.1.2 邮件传输代理120
8.2 邮箱和协议120
8.2.1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121
8.2.2 UNIX风格的邮箱121
8.2.3 报头和报文格式122
8.2.4 POP3:邮局协议123
8.2.5 邮件转发和别名124
8.2.6 UUCP协议:用于批量发送的UNIX到UNIX拷贝124
8.3 配置sendmail程序125
8.3.1 Rulesets125
8.3.2 sendmail.cf文件125
8.3.3 使用宏工具126
8.3.4 报文过滤127
8.4 配置测试系统128
8.4.1 激活sendmail程序128
8.4.2 创建sendmail.cf文件129
8.4.3 添加规则以预防垃圾信息130
8.4.4 配置UUCP的发送功能131
8.5 本章小结134
8.6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134
第9章 邮件目录表和新闻组135
9.1 邮件目录表135
9.1.1 使用.forward文件135
9.1.2 使用全局别名文件/ect/aliases136
9.1.3 目录表的管理程序136
9.2 新闻组137
9.2.1 基本概念137
9.2.2 一次导游137
9.2.3 服务器和报文138
9.2.4 公共新闻组和专有新闻组139
9.2.5 服务器、客户机和NNTP协议139
9.2.6 新闻组和文章140
9.2.7 新闻服务器配置140
9.2.8 测试系统实例140
9.2.9 管理INN服务器143
9.3 本章小结144
9.4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144
第10章 Web服务145
10.1 基本概念145
10.1.1 格式与协议145
10.1.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146
10.1.3 文件传输协议(FTP)146
10.1.4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147
10.1.5 隐藏套接字148
10.2 建立FTP服务器148
10.2.1 FTP服务器的安装148
10.2.2 配置因特网超级服务器149
10.2.3 配置匿名存取(AnonymousAccess)149
10.2.4 FTP服务器的管理150
10.3 运行Web服务器程序Apache150
10.3.1 启动Apache150
10.3.2 Web服务器的配置152
10.3.3 建立Web页153
10.4 高级Web服务器特性154
10.4.1 虚拟主机154
10.4.2 受限存取156
10.4.3 增加SSL支持156
10.4.4 表单处理157
10.4.5 日志159
10.5 本章小结159
10.6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159
第四部分 高级网络连接技术162
第11章 防火墙162
11.1 防火墙的作用162
11.1.1 分组过滤162
11.1.2 IP的伪装163
11.1.3 记账164
11.1.4 应用程序的支持164
11.2 是否需要防火墙165
11.2.1 防火墙和拨号系统165
11.2.2 防火墙不能做什么165
11.2.3 为什么防火墙使工作更加艰难166
11.3 要预防什么166
11.3.1 伪造的IP号166
11.3.2 NetBIOS连接166
11.4 建立Linux防火墙167
11.4.1 内核支持168
11.4.2 ipfwadm命令168
11.5 本章小结170
11.6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171
第12章 使用外部路由器172
12.1 再谈路由选择172
12.1.1 使用Linux的路由选择172
12.1.2 外部的路由选择172
12.1.3 分段网络174
12.1.4 多段路由选择175
12.1.5 外部路由器和防火墙177
12.2 特殊的路由器装置177
12.2.1 使用外部的ISDN路由器177
12.2.2 使用电缆modem的麻烦178
12.3 本章小结179
12.4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179
第13章 Windows的文件服务软件包:Samba180
13.1 Samba能够干什么180
13.1.1 Windows中的资源共享180
13.1.2 Samba软件包和SMB协议180
13.1.3 Samba的部件181
13.2 建立Samba软件包181
13.2.1 从哪里可以获得Samba软件包181
13.2.2 Samba的配置文件181
13.3 全局配置设置182
13.3.1 系统标识182
13.3.2 基本的安全性182
13.3.3 日志记录182
13.3.4 加密口令183
13.3.5 打印183
13.3.6 测试系统的实例183
13.4 配置共享目录184
13.4.1 共享用户的主目录184
13.4.2 其他的共享目录184
13.4.3 测试系统的实例184
13.5 配置共享打印机185
13.5.1 Linux下的后台打印185
13.5.2 共享打印机186
13.5.3 测试系统实例186
13.6 Samba软件包和加密187
13.6.1 使用Windows NT的问题187
13.6.2 SMB口令187
13.7 使用Samba 软件包188
13.7.1 从Windows系统访问共享驱动程序189
13.7.2 在Windows内设置网络打印机190
13.7.3 从Linux系统访问共享资源191
13.7.4 使用smbclient实用程序191
13.7.5 SMB文件系统192
13.8 本章小结193
13.9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193
第14章 时间服务195
14.1 同步的需要195
14.1.1 使多台主机同步195
14.1.2 与外部守护进程同步195
14.2 UNIX、因特网和时间保持195
14.2.1 用户的计算机及其时钟195
14.2.2 CMOS时钟196
14.2.3 简单时间守护进程196
14.2.4 网络时间协议(NTP)196
14.3 安装和使用NTP软件197
14.3.1 安装NTP服务器197
14.3.2 因特网上的NTP服务器198
14.3.3 建立独立的服务器199
14.3.4 用ntpdate命令与其他Linux机器同步199
14.3.5 使多台Windows主机同步199
14.4 本章小结200
14.5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201
第五部分 管理好自己的Linux系统204
第15章 用户账号204
15.1 什么是用户账号204
15.1.1 用户标识符204
15.1.2 主目录204
15.1.3 电子邮件地址205
15.1.4 Shell程序205
15.2 管理用户账号206
15.2.1 /ect/passwd文件206
15.2.2 创建和撤销账号206
15.3 隐密口令208
15.3.1 口令加密208
15.3.2 隐密文件209
15.3.3 口令策略209
15.3.4 获取和安装隐密口令包210
15.4 用户的磁盘限额210
15.4.1 磁盘限额与内核210
15.4.2 磁盘限额的支持工具210
15.5 本章小结210
15.6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211
第16章 日志212
16.1 系统日志212
16.1.1 日志信息212
16.1.2 运行系统日志服务器程序syslogd212
16.1.3 记载网络的日志信息212
16.1.4 配置syslogd程序213
16.1.5 内核的日志管理215
16.2 引导通报215
16.3 阅读日志文件215
16.3.1 日志项的含义216
16.3.2 日志和正文处理命令217
16.3.3 连续监视217
16.4 其他日志文件217
16.4.1 登录记录218
16.4.2 传输日志218
16.4.3 Web服务器日志218
16.4.4 UUCP日志218
16.4.5 新闻系统的日志219
16.5 日志维护219
16.5.1 滚动日志219
16.5.2 测试系统日志文件219
16.6 本章小结220
16.7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221
第17章 备份222
17.1 备份策略222
17.1.1 备份是不够的222
17.1.2 为恢复做出规划223
17.2 备份文件223
17.2.1 备份数据223
17.2.2 配置文件224
17.2.3 定制224
17.3 备份工具224
17.3.1 选择自己的备份硬件224
17.3.2 使用备份硬件225
17.3.3 磁带和文件系统225
17.3.4 备份命令226
17.3.5 恢复命令228
17.4 高级话题229
17.4.1 备份规划和介质轮换229
17.4.2 增量备份229
17.4.3 使用加密技术230
17.4.4 通过网络进行备份230
17.5 本章小结231
17.6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232
第18章 调度任务、脚本程序和编程233
18.1 调度程序的执行233
18.1.1 cron守护进程233
18.1.2 用at运行命令234
18.2 shell脚本程序235
18.2.1 简单的程序235
18.2.2 有条件的执行235
18.2.3 变量236
18.2.4 特殊参数和预定义变量238
18.2.5 输入、输出和重定向239
18.2.6 “这里的文档”240
18.2.7 把输出作为参数241
18.3 其他常用的语言241
18.3.1 其他的Shell语言241
18.3.2 Perl语言241
18.3.3 C语言242
18.4 例子242
18.4.1 crontab的项243
18.4.2 清除日志244
18.4.3 网络备份244
18.4.4 核查服务器操作245
18.4.5 No-Shell的shell程序246
18.4.6 口令生成246
18.5 本章小结247
18.6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248
第19章 配置工作站249
19.1 使用Linux路由器249
19.1.1 设置TCP/IP协议249
19.1.2 配置IP地址250
19.1.3 设置网络网关251
19.1.4 设置名字服务252
19.2 使用Linux邮件服务器252
19.2.1 SMTP和POP3服务器252
19.2.2 设置微软的电子邮件应用程序Outlook Express253
19.3 访问网络新闻255
19.3.1 NNTP服务器255
19.3.2 往Outlook Express添加新闻账号256
19.4 使用Samba服务程序257
19.4.1 访问远程目录257
19.4.2 网络上的打印259
19.5 其他应用程序261
19.5.1 Web著作工具261
19.5.2 X-Window应用程序261
19.6 本章小结262
19.7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262
第20章 再谈安全性264
20.1 存取的安全性264
20.1.1 物理安全性264
20.1.2 拨号的安全性264
20.2 网络安全性265
20.2.1 局域网络265
20.2.2 远程连接266
20.3 人员的安全性267
20.3.1 有情绪的雇员造成的问题267
20.3.2 粗心大意267
20.4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267
20.4.1 Shell的账号267
20.4.2 Web脚本程序和其他实用程序268
20.5 恶意程序269
20.5.1 病毒269
20.5.2 特洛伊木马270
20.5.3 蠕虫270
20.6 保护措施270
20.6.1 口令策略270
20.6.2 存取权271
20.6.3 保护协议的安全272
20.6.4 软件升级272
20.6.5 对用户的教育273
20.6.6 防火墙273
20.6.7 关于系统特权用户(Root)账号273
20.6.8 有关电子邮件附件的真实情况274
20.6.9 假的警告274
20.7 本章小结275
第六部分 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何应对278
第21章 诊断自己的系统278
21.1 引导前的诊断278
21.1.1 系统存活的迹象278
21.1.2 黑屏278
21.1.3 远程存取279
21.1.4 如果能够进入系统279
21.2 硬件问题280
21.2.1 电源280
21.2.2 坏的主板280
21.2.3 快闪BIOS系统281
21.2.4 蜂鸣代码和诊断代码281
21.2.5 替换部件282
21.2.6 断续故障283
21.2.7 BIOS设置283
21.3 软件问题284
21.3.1 引导故障284
21.3.2 内存不足284
21.3.3 磁盘空间不足285
21.3.4 处理器过载286
21.3.5 动态加载库(DLL)丢失或出问题288
21.3.6 磁盘故障288
21.3.7 内核失效的情形289
21.4 引导选项289
21.4.1 从备份内核映像引导290
21.4.2 从软盘引导290
21.4.3 从安装盘引导291
21.5 案例研究291
21.5.1 坏硬盘291
21.5.2 受损磁带驱动器的情形292
21.5.3 交换文件带来的问题293
21.5.4 坏光驱的情形293
21.5.5 被破坏的BIOS293
21.6 本章小结294
21.7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294
第22章 把系统迁移到备份硬件上296
22.1 移植的剖析296
22.1.1 处理器和主板296
22.1.2 硬盘297
22.1.3 其他外设298
22.2 迁移软件298
22.2.1 迁移系统298
22.2.2 迁移内核299
22.2.3 迁移应用程序300
22.2.4 迁移用户数据300
22.3 更多的案例研究300
22.3.1 令人吃惊的游戏程序301
22.3.2 4月的一个早晨301
22.4 本章小结302
22.5 可供参考的手册页303
第七部分 附录306
附录A 配置Linux系统内核306
A.1 模块和系统内核的定制306
A.2 系统内核的再编译306
A.3 准备引导老系统的配置文件LILO307
A.4 运行系统内核配置的脚本程序309
附录B 因特网上的Linux资源319
B.1 Web网站319
B.2 FTP站点319
B.3 新闻组320
B.4 Whois数据库320
附录C Linux的出版物322
C.1 有价值的参考书322
C.2 杂志323
附录D Linux的支持组织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