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玉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玉器
  • 殷志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 ISBN:780646103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古玉器(学科: 鉴赏 地点: 中国) 古玉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玉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篇3

一、古玉辨识方法3

(一) 以德辨玉重伦理3

(二) 以色辨玉重美感5

(三) 以质辨玉重价值6

(四) 以器辨玉重用途8

(五) 宝玉同称显身价10

二、古玉研究12

(一) 古玉研究历史与现状12

(二) 古玉研究前瞻20

三、古玉雕琢24

(一) 简陋工具24

(二) 特殊技法29

四、古代玉铜工艺34

(一) 镶嵌玉的演进34

(二) 镶嵌的玉材37

(三) 玉铜镶嵌法38

五、古代金玉技艺40

(一) 古代金玉技法梗概40

(二) 金玉至尊传统观念44

六、古玉造型47

(一) 古玉造型共性47

(二) 功用影响玉器造型49

(三) 玉器造型的美学原理54

七、古玉装饰58

(一) 古玉装饰主题59

(二) 古玉装饰手法63

八、古玉用途70

九、古代爱玉风尚79

(一) 悠久的爱玉传统79

(二) 玉的神秘魅力82

正篇89

一、新石器时代玉器89

(一) 玉器类型89

(二) 造型与用途95

(三) 鉴定要点100

二、红山、良渚文化玉器比较104

(一) 发现与认识104

(二) 种类与用途107

(三) 学术价值110

三、良渚文化玉器的历史地位113

(一) 数量众多 造型独特114

(二) 祭天祀地 图象神秘124

四、良渚文化玉琮上大下小缘由132

五、良渚文化龙首玉镯与蚩尤环137

六、夏代玉器141

(一) 考古学上的确认141

(二) 类型与用途143

(三) 夏玉认定要点149

七、商代玉器153

(一) 风格独特153

(二) 种类繁多158

(三) 装饰新潮162

八、琮璧与古宇宙观的关系167

九、西周玉器174

(一) 确立用玉制度174

(二) 明等级的瑞玉176

(三) 丧葬玉的单列178

(四) 形神线美的风格180

十、夏商周齿牙形玉器183

(一) 时代特征与地域分布183

(二) 定名的探讨187

(三) 用途的推测189

(四) 余论190

十一、春秋玉器192

(一) 君子多佩玉192

(二) 风格多变化196

十二、战国玉器199

(一) 诸侯奢玉199

(二) 用途扩大201

(三) 新款新式203

十三、东周吴楚玉器新风206

(一) 玉材--多样选择206

(二) 造型--异中求同210

(三) 装饰--线面和谐216

(四) 主题--巫神竞现218

(五) 功用--礼乐和声221

十四、秦代玉器224

(一) 秦玉颤音224

(二) 秦玉风貌227

十五、西汉玉器230

(一) 玉器思潮230

(二) 用途多样231

(三) 雕琢技艺235

(四) 发展机遇237

十六、东汉玉器240

(一) 传统延续与风格嬗变240

(二) 宝玉与玉宝石241

(三) 器型与装饰243

(四) 图案美与线条美247

十七、汉代透雕龙凤玉璧辨识249

十八、东汉吉语玉璧辨别253

十九、汉代玉猪甄辨257

二十、汉代玉刚卯辨伪261

二十一、汉代玉翁仲辨证265

二十二、汉代司南玉佩考辨268

二十三、汉代玉辟邪与后仿品区别272

二十四、汉玉剑饰考定276

二十五、汉玉卮考证281

二十六、汉代玉杂佩的来龙去脉284

二十七、魏晋南北朝玉器287

(一) 风格渐变287

(二) 衰微有因291

二十八、汉魏玉羽觞识别295

二十九、隋唐五代玉器297

(一) 新的变化297

(二) 变化之因299

(三) 造型用途新特点301

(四) 装饰新手法305

三十、唐玉杯与西域文化的关系307

三十一、唐辽玉飞天分辨314

三十二、宋代玉器317

(一) 好玉成风317

(二) 复古与新潮319

(三) 生活中的玉322

三十三、辽代玉器324

(一) 用玉新情怀324

(二) 玉见契丹风情326

三十四、金代玉器328

(一) 发展机遇328

(二) 民风入玉画330

三十五、元代玉器335

(一) 承袭汉制335

(二) 朝廷重玉339

(三) 气势第一342

三十六、明代玉器347

(一) 玉器商品化347

(二) 用途多样化351

(三) 装饰繁缛化358

三十七、定陵出土玉器赏析362

(一) 定陵发掘缘起362

(二) 定陵出土的玉器362

三十八、明代金蝉玉叶372

三十九、明代玉带板的定型377

四十、清代玉器383

(一) 乾隆爱玉383

(二) 仿古玉时兴386

(三) 痕都斯坦玉新样389

(四) 三大琢玉地392

四十一、清进士毕沅藏玉396

(一) 毕沅其人396

(二) 三孔玉刀397

(三) 绾发玉冠398

(四) 翡翠朝珠400

(五) 福禄寿白玉带401

四十二、元明清玉龙钩及其断代403

附篇409

一、仿古玉鉴定概述409

(一) 仿古玉的范畴及历程409

(二) 仿古玉鉴定之基础--玉材413

(三) 仿古玉鉴定之灵魂--色沁417

(四) 仿古玉鉴定之关键--形制420

(五) 仿古玉鉴定之重要依据--纹饰423

(六) 仿古玉鉴定之主要标尺--琢工427

二、巧色玉艺术431

(一) 巧色玉的历史431

(二) 巧色玉雕琢435

(三) 巧色玉艺术特性438

三、陆子刚其人其玉440

(一) 子刚其人440

(二) 艺术风格441

(三) 真伪明辨444

四、不列颠博物馆藏中国古玉447

五、台湾古玉研究与收藏453

六、在比利时鉴定中国古玉462

七、走出古玉鉴定收藏误区469

误区之一:复件当珍品469

误区之二:异形器当上品471

误区之三:残件当老品473

误区之四:细工当旧品475

误区之五:带沁器当古品476

古玉鉴定的四个重要性477

附录 彩色图片目录480

后记4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