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乌托邦与诗 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乌托邦与诗 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
  • 李春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4166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乌托邦与诗 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论 士人阶层在中国主流文化中的主体地位1

上篇8

第一章 士人乌托邦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原始生成8

一、士人阶层的产生9

二、士人阶层的独立性与主体意识12

三、士人阶层的自我意识与使命感18

四、士人阶层的超越性——乌托邦精神25

五、诗乐的自然价值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原始生成32

第二章 士人的自我塑造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展开45

一、道家的人格理想及其向文学价值观的转换生成46

二、儒家的人格境界及其在文学价值观上的呈现67

第三章 士人与自然——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价值观之文化底蕴94

一、士人阶层的自我意识及对自然的认识94

二、自然与士人精神世界的对应101

三、自然概念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107

一、士人阶层的人格构成119

第四章 士人的二重人格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内在冲突119

二、儒家士人人格之思想呈现:思孟学派与荀学之比较127

三、士人二重人格在文学创作中的显现136

四、士人的人格冲突与文学价值观的演变145

第五章 士人与社会——中国古代文学社会价值的文化前提151

一、士人阶层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51

二、士人阶层究竟代表何人利益?158

三、士人的社会心理与文学价值观163

四、士人阶层赋予文学的社会价值之项类167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点生成规律及其基本特性172

一、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生成规律之一:层转172

二、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生成规律之二:背离178

三、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特点之一:文学的价值即人格价值183

四、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特点之二:雅化追求187

五、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特点之三:神妙境界191

第七章 从屈原到王国维——对传统文人自杀现象的文化阐释197

小引:士人的自救意识197

下篇197

一、屈原与先秦诸子之异200

二、李贽与宋明理学家之比较205

三、王国维与近现代知识分子之比较213

结语:屈原、李贽、王国维之比较218

第八章 从孟子到黄宗羲——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制衡策略221

小引:政治制衡与文化制衡221

一、孟子对君权的态度223

二、鲍敬言的“无君论”229

三、黄宗羲的文化制衡策略233

结语:文化制衡策略的意义与启示239

第九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文学的自觉”与士人心态之关系242

小引:“文学的自觉”与“人的觉醒”242

一、导致“建安风骨”的诸因素243

二、“建安风骨”的审美特征及其与“文学的自觉”之关系246

三、“正始之音”的形式与士人心态的变化251

四、“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的比较257

五、“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在六朝诗歌发展中之地位261

结语:士人进取精神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265

第十章 唐古文运动与士人心态266

一、唐前期士人心态与古文理论266

二、唐后期士人心态与古文运动276

第十一章 文章与救世:北宋士人心态及其在文学观念上的反映287

小引:古代士人的文化分流287

一、影响北宋士人心态诸因素289

二、以救世为核心的三种文化流向292

三、对北宋三种文学观念之文化内涵的阐释302

结语:士人与文学之阈限312

第十二章 中西文化及文学价值观的基本差异314

一、中西文化的几点差异314

二、中西文化特征的优劣比较318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323

四、中西文学价值观对文学社会价值的不同认识326

五、中西自然观的异同及其在文学价值观上的表现332

主要参考资料338

后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