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原本真实之路 修行:修道·证道·行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见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146063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原本真实之路 修行:修道·证道·行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老子和《道德经》1
第一章 经外闲谈3
一、教与家的区别3
二、人的品质与修行7
三、修行的三个阶段12
第二章 老子和他的道德观17
一、老子其人17
二、老子的道观19
三、老子的德观23
第三章 经文与释义[《道德经》第一--二十一章]31
一、道经之精华[《道德经》第一章]31
二、无为的两个特点[《道德经》第二章]34
三、无为而治[《道德经》第三章]37
四、道的特点和有道之人的规范[《道德经》第四章]40
五、道之用[《道德经》第五章]42
六、玄牝之门[《道德经》第六章]44
七、合道之德:无私[《道德经》第七章]47
八、合道之德:若水[《道德经》第八章]48
九、富贵勿骄,功成身退[《道德经》第九章]50
十、核心仍是“不执着”[《道德经》第十章]53
十一、论“空”[《道德经》第十一章]56
十二、德之本:知足少欲[《道德经》第十二章]59
十三、德之相:以身为天下[《道德经》第十三章]60
十四、德之相:惚恍[《道德经》第十四章]62
十五、得道之人永不自满[《道德经》第十五章]65
十六、道法之眼:修、证、行之准则[《道德经》第十六章]68
十七、合道之治国方略[《道德经》第十七章]77
十八、有为之果[《道德经》第十八章]78
十九、合道合德之举[《道德经》第十九章]79
二十、有道之人的举止[《道德经》第二十章]80
二十一、道之体与相[《道德经》第二十一章]83
第四章 经文与释义[《道德经》第二十二--八十一章]86
二十二、德之相:不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86
二十三、合道之法: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87
二十四、德之相:不自居[《道德经》第二十四章]88
二十五、道之体与法:体之无边,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88
二十六、德之相:持重守静[《道德经》第二十六章]89
二十七、入世之道:袭明、要妙[《道德经》第二十七章]89
二十八、道之行:返朴归真[《道德经》第二十八章]90
三十、道之于兵:不以兵强天下[《道德经》第三十章]91
三十一、道之于兵:不得已而用之[《道德经》第三十一章]91
二十九、治国之道:无为、不涉[《道德经》第二十九章]91
三十二、道之体:无名、朴[《道德经》第三十二章]93
三十三、修德之基础:自知、自胜[《道德经》第三十三章]93
三十四、道之用:不自为大[《道德经》第三十四章]96
三十五、道之相与用:无相而大用[《道德经》第三十五章]96
三十六、道之用:反其道而行[《道德经》第三十六章]97
三十七、道之相:自然无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98
三十八、德之上下:无为与有为之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99
三十九、道之用:得一为本[《道德经》第三十九章]100
四十、道之相:循环往返[《道德经》第四十章]103
四十一、道之修持:勤而行之[《道德经》第四十一章]103
四十二、道之体:二气冲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107
四十三、德之相:无为、至柔[《道德经》第四十三章]110
四十四、德之相:知足、知止[《道德经》第四十四章]110
四十五、德之相:若缺、清静[《道德经》第四十五章]111
四十六、德之相:知足之足[《道德经》第四十六章]113
四十七、修道之法:静虑[《道德经》第四十七章]118
四十八、修道之法:日损、无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119
四十九、德之相:以百姓之民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124
五十、养生之道:无死地[《道德经》第五十章]126
五十一、道与德:道生则德畜[《道德经》第五十一章]128
五十二、道与万物:母与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135
五十三、非道之相:盗竽[《道德经》第五十三章]136
五十四、修行的目的:齐天下[《道德经》第五十四章]139
五十五、德之相:赤子[《道德经》第五十五章]145
五十六、德之相:玄同[《道德经》第五十六章]145
五十七、治国之道:无为、无欲[《道德经》第五十七章]146
五十八、政之辩证:其无正也[《道德经》第五十八章]146
五十九、治国养生之道:如啬[《道德经》第五十九章]152
六十、治国之道:以道莅天下[《道德经》第六十章]153
六十一、大小国之道:大邦者下流[《道德经》第六十一章]154
六十二、道为天下贵[《道德经》第六十二章]155
六十三、道之相:无事无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155
六十四、道之相:慎终如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157
六十五、治国之道:愚之[《道德经》第六十五章]158
六十六、德之相:不争[《道德经》第六十六章]160
六十七、德之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道德经》第六十七章]160
六十八、德之相:不争[《道德经》第六十八章]160
六十九、兵之道:居下、哀者胜[《道德经》第六十九章]161
七十、大法难闻、大道难行[《道德经》第七十章]162
七十一、德之相:知不知[《道德经》第七十一章]163
七十二、德之相:自知、自爱[《道德经》第七十二章]163
七十三、道之用: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164
七十八、德之相:上善若水[《道德经》第七十八章]166
七十七、德之相:为而不持、成而不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166
七十九、道之于人:天道无亲,常于善人[《道德经》第七十九章]166
七十五、政之道:统治者莫奢侈[《道德经》第七十五章]166
七十六、道之相:强则死、柔则生[《道德经》第七十六章]166
七十四、政之道:使民安居,畏死[《道德经》第七十四章]166
八十、理想之国[《道德经》第八十章]168
八十一、天道人道:不害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170
第二部分 吕祖和《太乙金华宗旨》173
第一章 吕祖其人及其他175
一、吕祖其人175
二、道教的大略情况177
三、《太乙》其书179
第二章 《太乙金华宗旨》第一--第四章186
一、《太乙》第一章:天心186
二、《太乙》第二章:元神、识神200
三、《太乙》第三章:回光守中211
四、《太乙》第四章:回光调息235
第三章 《太乙金华宗旨》第五--第十三章261
五、《太乙》第五章:回光差谬261
六、《太乙》第六章:回光证验267
七、《太乙》第七章:回光活法273
八、《太乙》第八章:逍遥诀274
九、《太乙》第九章:百日筑基285
十、《太乙》第十章:性光、识光288
十一、《太乙》第十一章:坎离交媾293
十二、《太乙》第十二章:周天294
十三、《太乙》第十三章:劝世歌299
第四章 《太乙金华宗旨》阐幽问答304
第三部分 外道和“大师”们的功法323
附录:陕西周至县唐楼观台道德经碑357